科学家发现控制农作物吸收砷的基因
新华社伦敦6月18日电 丹麦和瑞典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帮助农作物抵御真菌感染的基因,同样有助于农作物吸收有毒的亚砷酸盐。这一成果有望应用于开发不吸收砷的转基因农作物,降低人们因饮食而导致慢性砷中毒的几率。
上一篇资讯: 6月5日《自然》杂志精选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据英国科学促进会主办的“阿尔法伽利略”科学新闻网站18日报道,这种基因能够控制农作物中名为结瘤素的跨膜运输蛋白的合成。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瑞典哥德堡大学的科学家以两组酵母菌为研究对象,第一组酵母菌注入了上述基因的大米版本,对照组酵母菌未注入。研究结果显示,在有毒亚砷酸盐环境下,第一组酵母菌体内逐步积聚亚砷酸盐,对照组酵母菌未出现这种情况。
科学家说,这种基因也有助于农作物的细胞壁吸收硅,抵御真菌感染,但农作物区分不出砷和硅。前者对人类非常有害,后者对人类却非常重要。科学家计划通过转基因方式培育出只吸收硅而不吸收砷的水稻等农作物。
砷是一种毒性很大的致癌物质,它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亚砷酸盐等形式存在。在世界许多国家,砷导致水、土壤和农作物污染。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水源污染导致饮用水和农作物中的砷含量较高,砷中毒成为严重问题。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仅在南亚地区,就有2000多万人遭受慢性砷中毒的危害。
Tags: 农作物,砷,基因
责任编辑:ahaoxie>> 相关资讯:暴雨将给南方部分地区农作物带来毁灭打击 科学家成功"复活"灭绝动物基因 其意义重大 全球农作物种子库将正式启用 用海水灌溉农作物 全球上亿人饮用水源含砷量过高 新环保主义:注入更多“市场”基因 湖南岳阳饮用水源砷超标 7名责任人受处理 河南:农作物秸秆热电制气环保项目破土动工 南京部分地区污染严重 不宜种植农作物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