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工程重回公众视野 地球运行轨道上架遮阳伞
“通过超大规模的工程手段改变地球环境,遏制地球变暖”,比如,在地球运行轨道上空架设“遮阳伞”,阻挡部分太阳光;往大气中撒硫磺颗粒,形成一层“隔热保护膜”;或是派一支无人驾驶的船队云游四海,把海水喷洒到空中大规模造云,将更多阳光反射回太空……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奇招,其实都是科学家苦思冥想后提出的真实建议。
但不少人担心,一旦启动地球工程,将对地球许多区域的气候及生态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为规避风险,去年联合国曾通过一项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决议,指出任何与气候相关的“地球工程”都不予实施,除了小规模、低风险的科学研究。然而由于国际气候谈判进程缓慢,人们越来越担心,各国难以及时达到足够的减排量,来避免灾害性的气候变化。连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都打算在预计2014年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中纳入“地球工程学”的概念,成立专家组详细讨论地球工程各种设想的利弊。
英国皇家学会地球工程学工作组主席约翰·谢泼德认为,全球减排行动对于地球工程研究很有必要。可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相关机构和国际公约来承担这项工作。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抑制海平面上升 “地球工程”不是妙方 "地球工程"降温方法设想出台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