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活动信息 >> 校园速递 >> 正文

南京高校学子走进民勤体验治沙

Eedu.org.cn 作者:李苑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8/12
摘要: 2014年开始,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起、联合其他高校组成的“绿勤行”联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走进甘肃省民勤县的荒漠,与当地公益组织合作,通过人工制备麦草方格、养护梭梭林等措施,参与当地风沙治理,帮助打造一片新绿洲。

本报见习记者李苑

土地荒漠化一直是中国西北地区环境治理面临的难题之一,2014年开始,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起、联合其他高校组成的“绿勤行”联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走进甘肃省民勤县的荒漠,与当地公益组织合作,通过人工制备麦草方格、养护梭梭林等措施,参与当地风沙治理,帮助打造一片新绿洲。

联盟队伍不断壮大,各地高校学生积极参与

民勤县荒漠化面积2142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89.8%。 2014年6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爱翼实践团发起“民勤行”号召,招募志愿者积极投身防沙治沙实践,由此组成了一支社会实践团队,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目的地。

这些多在江南水乡长大,见惯了小桥流水的队员们,被眼前的漫天黄沙震撼了。由于气候极端干热,有12个队员很快开始流鼻血了。村民家都是泥土搭建的平房,6个人挤一张炕,没有水洗澡,饮用水不够喝。

这些未曾设想到的恶劣条件,让大家几乎要打退堂鼓了,但民勤治沙英雄石述柱老人的一席话打动了他们。在走访石述柱的时候,他拿出珍藏的老照片,讲述了自己长达50年的抗沙经历,这让队员们深受感动。

14天里,队员们在烈日下艰苦劳作,完成了1000平方米麦草沙障,综合护林面积达100公顷,劳动服务总时长刷新了当时当地的志愿者记录。

“明年我们还要来,而且要让更多人加入进来。”随着南京审计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学生的加入,“绿勤行”联盟就此诞生。2015年,50名学生历时15天,完成了5000m2治沙面积、1000公顷护林面积。

今年,联盟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北京、安徽、四川、浙江等地的高校学生也加入进来,总人数达到了100人,前后分成两批进入民勤,历时共25天。

借力互联网,让更多人关注土地荒漠化

高校学生的治沙实践受到了当地村民的欢迎和点赞。在走访过程中,一位老奶奶开心地跟他们说:“你们大学生能来民勤治沙真好,我很高兴。”在民勤县,青壮年基本都出去打工挣钱了,留下来多是老人和小孩,治沙能力有限。

在民勤县国栋生态沙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总干事马俊河看来,合作社的治沙理念便是依托当地的生态环境,发展一些适合的沙产业,让当地人参与进来,提高自身生活水平,以发展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组织志愿者活动,开展针对大学生和中学生的治理荒漠化训练营,让各地的志愿者亲身参与治沙过程,了解和认识荒漠化问题和当地治理的情况,从而宣传生态环保理念。每年的志愿者活动分为春秋两季,春天是和当地村民一起种植梭梭,秋天则是压麦草格子。

而民勤县多年来也秉持“生态立县”战略,持续推进防沙治沙,建构“国家有投入、企业给赞助、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截至2015年底,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29.86万亩以上,压沙造林面积51.3万亩以上,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1.52%提高到17.7%。

3年来,“绿勤行”团队治沙的总面积已达到1.5万平方米。面对这些成果,本次带队的队长包文奕向记者坦言:“这个数字对于西北大漠来说只是沧海一粟,治沙固沙还需要更多努力,我们希望‘绿勤行’联盟能够起到带头作用,让更多人关注土地荒漠化,为环保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5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