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活动信息 >> 公益之窗 >> 正文

请勿随意给孩子戴“留守儿童”的帽子

Eedu.org.cn 作者:王琛    资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那些由于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和亲戚(比如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等)一起生活。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了5800万人。而“留守儿童”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方面纷纷献计献策帮助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山东师大“黎明星”暑期服务团队也以“关爱留守儿童”进行社会实践。通过调查以及与孩子们的相处,我认识到在关爱他们的过程中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不要随意给孩子们扣上“留守儿童”这顶帽子。  

  我这里说的“不要随意给孩子戴‘留守儿童’的帽子”不仅仅是指不在留守儿童面前提“留守儿童”这个词,更重要的是不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特殊群体,和其他孩子不同。这样做的原因有四点  

  一是我们关心帮助留守儿童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而如果我们由于言语或行为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这岂不是让他们比其他孩子多了一个心理包袱,而与我们的初衷相违背吗?  

  二是现在大量的媒体都报道“留守儿童”存在很多不良问题,比如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等问题,这就使得“留守儿童”这个词含有一些消极的成分。并且现在还有一些人称“留守儿童”为“准孤儿”。如果孩子们知道这些,而你再给他们扣上“留守儿童”的帽子,他们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如果更严重的话,会使他们有一种“破罐破摔”的感觉。  

  三是很多留守儿童并不觉得自己属于一个特殊群体。我们其中的一位队员曾经有过留守经历,她就和我说,那时她觉得和其他同学没什么两样,不想被特殊对待,也不愿别人知道自己父母外出打工的事。这一点,在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观察和进一步的交流后,我们也发现大部分孩子同样有这种想法。而如果我们的做法让他们感到自己不同于其他小朋友,那就是在人为地给孩子们制造一种心里障碍,即使你在关心帮助他们,那也是得不偿失。  

  四是“留守”只是暂时的,不是永远。其实有很多孩子的留守经历很短,有的只是几个月。而如果你随意给孩子戴上了一顶“留守儿童”的帽子,那么当他已经不再是留守儿童时,你还会记得给他摘下这顶帽子吗?如果不是,那他在其他孩子心中的“留守儿童”形象会不会一直存在呢?即使,你记得给他摘下了,但要让在他心中的造成的心理阴影消失是不是又要需要更长的时间呢?  

  所以说,不要随意给孩子们戴上“留守儿童”的帽子。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难:首先是要在心里平等地看待这些留守儿童,像对待其他儿童一样,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即使在帮助的时候,心里也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来关爱。其次是在我们和留守儿童交流时,不要提出“留守儿童”等相关词眼。再次,我们在进行帮助活动时,特别是有留守儿童参与时,最好不要打出有关“留守儿童”的标语。我认为我们的帮助应该如春风化雨一般,让关爱悄无声息地潜入他们的心房  

  当然,我认为在大众媒体中还是应该用“留守儿童”来指代这一特殊群体,唤起社会对他们更广泛的关注。我只是想倡议大家在对留守儿童实施具体帮助时,注意一下方法和言行上的一些细节,更好地达到我们的关爱目的,让留守儿童能够和其他孩子一样真正地健康快乐地成长。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