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NGO在京演练环评公众参与
本报讯 我国首次“环保非政府组织(NGO)环境影响评价听证培训班”4月16~17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52家环保NGO的代表参加了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联合主办的这次培训班。
首次“环保非政府组织环境影响评价听证培训班”在京举行 摄影 贾继恒
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一直在倡导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鼓励广大公众积极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听证会。但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环保NGO普遍对听证制度的定义、程序和方法不了解,存在着把握问题不准、不善于举证等问题。
据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负责人介绍,举办这次培训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环保NGO依法听证、科学参与的能力,让他们系统了解听证的目的、程序、内容和方法,以求在听证中准确表述自己的观点,提供有效证据,从而达到“表达心愿,贡献智慧,引起关注”的良好效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做出贡献。
这次培训邀请了我国环境领域的知名学者和政府官员作为主讲老师。环保法律专家李恒远从“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基础、立法过程讲述了“环评法”的主要构架和内容,结合“三江源”湿地案例讲述了无法可依的教训,以及依据“环评法”成功阻止某乙烯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清华大学李螲教授非常具体地讲授了如何申请参与环评听证,如何采集相关证据的方法。国家环保总局法规司法规处处长别涛讲授了《环境影响评价听证制度》,提出了NGO要加强3个方面的能力建设:要有参与的积极性、热情和能力;要完善参与的程序;要以一种平和、理性、合法的方式检举、揭发、制止环境违法行为。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估中心总工程师毛文永讲授了《环境影响评价案例》,他结合一些环评违法事例,理性地分析了环境违法的普遍原因,他认为环评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源投资过热。
记者在培训现场看到,参训人员中有不少著名民间环保人士,如廖晓义、扎西多杰、霍岱珊等均在受训之列,颇为引人注目。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负责人廖晓义说,自己原来并不明白什么是听证,还曾以自己的理解举办过“垃圾分类听证会”,现在看来当时实际上搞的是一场对话会。通过培训,她弄清了什么事可以听证,弄清了听证前如何准备,听证中如何表述与举证等,真是受益良多。
“三江源”生态环保协会负责人扎西多杰认为,现在环保NGO多集中在大中城市,而环境问题往往发生在边远地区。环保NGO还普遍存在说得多,但讲不到点上的问题。这次培训从一个侧面提醒大家还要脚踏实地,从了解国情和国家政策出发,从一些细节做起,如有效取证等。
“淮河卫士”负责人霍岱珊说,这次培训实现了自己的3个诉求:一是了解国家的法律政策,找到NGO参与环评听证的通道;二是学习“环评法”,获得科学参与环评的专业知识和方法;三是利用这次机会和更多NGO相互学习交流。
还有不少学员表示,今后要加倍珍惜“环评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主动申请参与听证;学会按法律程序办事;平常要建立专业资料库和专家网;努力加强与政府环保部门的沟通联系。
由于每个学员都带着“一肚子”的问题,每堂课的提问时间一再延长。这次培训还专门安排了半天时间进行模拟听证,现场提高学员们的实际参与能力。
责任编辑:eedu
>> 相关资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统筹环保 能源梯级利用受关注 我国将建产污强度准入制度 作环保水平衡量标准 第四届中国广州国际市容环卫及园林设备展览会 水电可持续发展面临环保移民两大考验 央行探索金融支持环保新举措 辽宁:“环保攻坚”破难题惠百姓 上海坚持环评门槛严惩“偷排” 新形势下浙江环保怎么抓? 中英志愿者走进社区宣传环保 奥巴马绿色就职典礼说明什么? 重庆创新完善环评管理机制 推进科技减排 探索环保新路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