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环保纪行:水俣病事件对中国环保具警示意义
作为日本四大公害之一的“水俣病事件”,自1956年5月1日首例“水俣病”患者被确诊后,至今整整五十年,先后有2265人被确诊(其中有1573人已病故),另外有11540人虽然未能获得医学认定,但因其身体或精神遭受到水俣病的影响,1995年12月15日在日本政府的调解下,获得排污企业人均260万日元的一次性赔偿。
据悉,这家企业从1932年首次排放含汞的废水到1956年首例患者被确诊,再到1968年政府令企业停止排污行为,期间跨度长达36年,所造成的直接损害以及为消除损害所支付的费用高达3000亿日元,而且这个数字每天还在增加。
2004年10月15日,有45人起诉日本政府行政不作为的案件在日本最高法院胜诉,“水俣病事件”再次引起社会关注。判决认为,日本政府在1956年获知水俣病的成因后,直到12年后才做出禁止排放含汞废水的决定,政府应承担导致水俣病扩大化的行政责任。目前,还有3700多人诉诸法律,要求政府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
据悉,为纪念5月1日“水俣病”确诊五十周年,水俣市政府将在当天于新落成的水俣病慰灵碑前举办“水俣病”死者追思祈祷仪式。而从今年初开始,日本各主要媒体开始策划和拍摄有关水俣病50周年的纪念专集。此间出版的《每日新闻》,也从今天开始开辟专栏纪念水俣病确诊50周年,专栏持续到5月初。
摄制组组长、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副主任贾峰表示,“50年过去了,但水俣病给日本民众生命和身心健康造成的损失至今难以弥合,而排污企业以及政府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和道义负担,难以自拔。”他表示,日本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因忽视环保而造成的以水俣病为代表的“四大公害”事件教训深刻,中国要高度重视,引以为戒。
由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和中央电视台联合组成的《日本环保之窗》电视片摄制组,3月30日抵达日本后,便投入紧张的拍摄工作。按照计划,摄制组将在日本停留一个月,由西南向东北,穿越日本列岛,拍摄对象既有环境大臣等高官,也有著名学者、企业高管和普通市民,采访内容丰富。
摄制组在完成“水俣病”的采访之后,目前已抵达日本著名的工业城市北九州市。摄制组将在该市停留4天,重点将围绕北九州工业污染治理和循环性社会建设两个主题展开采访活动。(潘旭临)
责任编辑:anny
>> 相关资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统筹环保 能源梯级利用受关注 我国将建产污强度准入制度 作环保水平衡量标准 第四届中国广州国际市容环卫及园林设备展览会 水电可持续发展面临环保移民两大考验 央行探索金融支持环保新举措 辽宁:“环保攻坚”破难题惠百姓 新形势下浙江环保怎么抓? 中英志愿者走进社区宣传环保 奥巴马绿色就职典礼说明什么? 推进科技减排 探索环保新路 落实科学发展观陕西环保怎么干? 燃油税之于环保的启示何在?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