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所举办“中美全球变化合作论坛”
中国科学院网2007年10月16日报道 10月10~11日,中国科学院和美国全球科思基金会共同组织的“中美全球变化合作论坛(Sino-US Collaboration on Global Warming Solutions Initial Dialogue)”在中国科学院院部和植物研究所举行。本次论坛由植物所研究员蒋高明,美国文化对文化协会(Culture to Culture International)理事长易小丽,中科院科普办公室副主任丁颖联合发起;美国科思基金会和中国对外友好协会提供资助。美国科思基金会董事长斯巴特(John Spotila)博士以及来自Drexel大学、Purdue大学、Georgia大学的6名科学家,与中国科学家进行了面对面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态学家张新时,国际合作局局长吕永龙,海洋研究所所长孙松,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植物所研究员韩兴国,植物所首席研究员林光辉、蒋高明,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香宝,国能生物发电公司科技部部长庄会永,世美尔集团(青岛)总裁周陆军、博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李晨婕以及新华社记者黎莹洁等30多名中外代表出席了会议。
斯巴特博士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夫人希拉里的至交,原信息管理部长,克林顿在乔治城大学和耶鲁法学院的同学。2005年斯巴特第一次访问中国,对中国人民的友好精神与经济飞速发展印象深刻。他在给克林顿总统的私人信件中谈到其对中国事务发生了兴趣,克林顿在给他回信中写到:“我很高兴你开始介入中国事务。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与中国将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认为,更大的可能性是我们共同创建一个光明的世界。”
全球科思基金会成立于2007年3月,旨在为解决困惑人类的全球变暖问题而努力。基金会将联合全球范围内的相关科学家和企业家,将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到减缓全球变化的具体实践中,改变目前不良生产和生活方式,从源头控制全球变暖。中国和美国分别代表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国科学家和企业家围绕这一领域开展合作,具有深远意义。
美国方面派出了较强的科学家阵容参加本次中美对话论坛,如James Spotila 是Drexel 大学教授、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和环境问题专家,Frank Paladino 是Indiana-Purdue 大学教授、著名生物学家,Catherine Pringle 是Georgia 大学奥德姆学院教授,Nathan S. Mosier 博士是Purdue 大学生物能源问题专家,Jennifer Quinlan 是Drexel 大学副教授、食品安全问题专家。美方专家就各自研究的前沿课题及其与全球变化关系作了精彩发言。
中方专家张新时院士、孙松、韩兴国、林光辉、蒋高明、香宝、庄会永分别作了题为“全球气候变化与干旱区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长期生态系统监测及数据集成”、“中美碳联盟与陆地生态系统网络研究”、“生态学为主导的新绿色革命对气候变暖的减缓作用”、“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生态功能区与自然保护”、“秸秆直燃发电与温室气体减排”的主题报告。
美方对植物所专家提出的“生态循环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科研项目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将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细致调研,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对实施细节进行论证,拟由科思基金会资助实施。本次论坛为中美双方最终达成实质性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届全球变化中美论坛将于明年在美国举办。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北师大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揭牌 北师大成立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欧科学家将研究干旱区盐碱土演化与全球变化关系 中国有望建立特有的全球变化遥感监测系统 我国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尚未形成国家战略体系 科学时报年终专稿之地学篇 全球变化影响下的地理学 中美专家联手加强全球变化与水循环研究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