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饮用水发展战略献智献策
本报慈溪3月9日电(记者 胡菊芹)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致信中国饮用水发展战略论坛,强调把饮用水的发展提到战略高度进行研讨具有前瞻意义,并希望与会嘉宾共同探索饮用水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式,深入开展各项工作,为中国饮用水长远发展规划出谋划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节约型社会,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今天,由本报和慈溪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饮用水发展战略论坛在美丽的滨海城市浙江慈溪隆重开幕。原国家科技部副部长韩德乾,原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高潮,原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马俊如,原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明廷华,北航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吴季松,科技日报社总编辑陈泉涌,中共慈溪市委书记洪嘉祥,宁波市科技局局长郑瑜等出席论坛。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匮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水资源问题已经越来越尖锐。
马俊如认为,研讨饮用水发展战略问题意义重大。他提出水的问题可以归纳水的数量和质量两个问题。饮用水质量提升是一个朝阳产业,在提升水质量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建立一套反映当代科技成就的水质标准;二是要有一套控制和检测水质的标准;三是要有适应老百姓承受能力的合理的价格;四是需要优秀的产品服务系统;五是不断研发,开发出适应不同标准的水。
高潮从另一个角度对饮用水质量和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说,许多疾病是由于饮水污染或者是饮水不合格而造成的,在研究饮用水的时候,能不能从医学角度来研究用水治疗疾病的问题。
明廷华认为,从饮用水发展战略或者说战略规划来看,重点要放在使城乡居民能够用到数量足够、质量够好的水上。同时,要对农村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对于城市,要在水的深度加工和处理上下功夫,还要特别注重分质用水。
吴季松认为,要用新的理论制订一系列新的标准。他说,在水的战略中一定要考虑供需平衡,从需求角度看主要包括生活、生产和生态三个方面。而生态方面以往是被忽视的,这是不对的。从供给方来看,除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外,一定要开发新的水源,即中水回用和海水淡化。吴季松同时强调,所有这些措施中最重要是节水,必须少用水。他说,多用水,然后修污水处理厂再处理,污水处理厂又占地又耗能,这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政府最大的作用是引导老百姓做正确的选择。通过节水,优化配置和科学技术,我们可以不缺水”,吴季松乐观地说。
"要依靠科学技术彻底解决饮用水之忧",陈泉涌代表主办方在致辞中提出,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同大型飞机等被列入未来15年国家实施16个重大专项之一,上个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这充分说明水的洁净和污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大问题。科学技术是人和自然和谐的相处得助手,是改善民生基础性力量。
我国的饮用水资源形势确实十分严峻,急需国家像重视能源和粮食一样,做好饮用水长远规划。全国净水器及其系统国家标准工作组代表、沁园集团董事长叶建荣建议,对我国境内的河流、湖泊和其他水资源进行分区管理,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保护措施;分地区进行饮用水规划;规划和建设大型水利工程;制订相应的饮用水管理条例,加快对饮用水管理等。此次论坛由宁波沁园集团承办。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