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淘汰电子产品破千万 仅1/6无害化处理
探因
正规拆解企业遭遇回收难
陈立雯介绍说,正是担心小作坊私自拆解对环境的危害,2006年,国家试点在30多个城市建立正规的废旧电商拆解企业。企业建成后随即发现,处理的货源成了问题,废旧电器收不上来,企业没法开工。“一方面后端的处理体系已经建设完成,另一方面,前端的回收链条却没有建立起来。后端的处理体系和前端的回收体系不匹配,呈现出分离的状态。”
正规拆解企业已经进入市场,但是完整的回收体系却并没有建立起来,这让企业陷入尴尬境地。二手商贩,是正规拆解企业面临的最大“敌人”,王建明说,二手商贩紧邻小区与各大家电卖场,成本极低,一辆三轮车走街串巷就能牢牢抓住消费者手中的“货源”,企业因为成本问题无法实现挨家挨户的回收方式。正规企业如果要建立像小贩那样的一支队伍,庞大的人工成本,企业根本无法承担。
陈立雯曾在居民区内做过调查,对废弃的电器,居民们首先卖给小区内游走的小商贩。小商贩再卖给废品回收站,随后进入旧货市场或私人拆解作坊。陈立雯说,不仅是北京,目前全国的电子垃圾回收都是这样的流程。
正规企业们因此对小商贩又恨又爱,因为收不到货源,他们只能以高价从小商贩手中进货,目前华新绿源90%的货源来自小商贩,他们甚至建立了几个固定的联系点。
但正规企业通过小商贩购买的废电器仍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还是流入了旧货市场和私人拆解作坊。国家当初建立正规企业挤压小商贩市场的初衷,显然没有达到。
措施
电商模式尝试“回收绿色通道”
2009年5月,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的出台,曾给拆解企业带来一丝曙光。居民在家电市场“以旧换新”换下来的旧电器,全部流入企业,但2012年元旦这项政策结束后,绝大部分市民继续将手中的废旧家电直接卖给二手商贩,作为废旧家电处理厂商的华新绿源因此面临“吃不饱”的尴尬处境。
为了打破货源死结,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华新绿源在今年6月15日正式推出国内首家废旧家电回收的电子商务网站——“香蕉皮”,尝试建立从企业到居民的绿色通道。普通居民甚至无需注册,只需填写电器信息和地址信息,便有人上门来收。
网上回收并没有马上发挥作用。截至目前,香蕉皮网站共回收2742件旧电器,这个数字甚至不够华新绿源一天的处理量。王建新介绍说,目前网上的回收量仅占公司处理量的2%。
除网上回收外,他们还设立了回收热线4000525010,方便为不上网的老年居民服务。此外,香蕉皮团队启动了“大篷车计划”,走进居民社区、学校、医院,现场宣讲宣传电子垃圾相关的环保知识。目前,他们已经购置了五台大篷车,后面可能会有更多,他们计划覆盖整个北京,希望借此能够建立一个正规的回收体系。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