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头清运企业化运作助推秸秆综禁
秸秆打捆清运交给企业
2013年是沂河淌秸秆综合利用的转折年,从当年起,沂河淌开始在秸秆田头清运上引入企业进行运作,大大缓解了严峻的综禁压力。
灌南县农委副主任侍军介绍:“我县沂河淌三麦面积是10万亩,大约产生秸秆3万吨左右。今年,我们加大了连云港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的建设力度,各乡镇党委政府也积极组织人力,配合保丽森实业有限公司和裕灌现代农业科技公司两家大型企业,对沂河淌的3万吨秸秆进行清运犁田,秸秆交由企业直接利用。”
灌南县李集乡位于沂河淌,全乡21个村,共有三麦5万亩。除朱圩村、张庄村、万圩村存在零散地块(共281亩)外,其余全为大田地块,适合大规模机械化操作,为企业化运营提供了有利条件。10日上午,在该乡小麦收割现场记者看到,收割机过后,多台打捆机、搂草机、捡包机配合工作,将小麦秸秆打成圆筒状草捆,再由车辆装运离田。其中,部分机械都属于保丽森公司。今年,该公司在认真分析了大田地块机械化操作的可行性后,开始在灌南积极参与秸秆田头清运工作。
该公司执行董事钟文泉介绍:“我们自己购买了大型收草设备,组织了几十个人力下地打捆清运秸秆,然后将收好的草捆运输回厂,进行深加工做成防火板材。”钟文泉所说的“防火板材”为该公司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联合研发的“防火秸秆板”,主要原料为稻草、麦草、玉米秆等农作物秸秆,用于建筑、家具、装饰等。由于该公司已经在灌南县一期投入了2.5亿元,建成了“防火秸秆板”生产线2条,所需的秸秆量十分巨大,自行参与清运秸秆便成为可行的操作模式。
专家表示,秸秆打捆清运工作投入巨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与企业开展合作,由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自行打捆清运,可以为政府和农民节省大量成本,从而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的开展。
企业化运营可实现共赢
除保丽森公司外,裕灌公司也在沂河淌进行秸秆田头清运工作。裕灌公司位于灌南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占地1200亩,主要从事白蘑菇生产,是我国最大的白蘑菇生产基地。由于白蘑菇生产需要大量的秸秆作培养料,积极参与秸秆收运成为他们解决原料的一个有效方法。
与灌南县类似,灌云县也在沂河淌对秸秆综禁工作采取企业化的运作模式。与李集乡相邻的侍庄乡有小麦3.8万亩,其中沂河淌面积为6000亩。3.8万亩小麦除3000亩采取秸秆还田外,其余3.5万亩均采用打捆方式清运离田。该镇党委书记邸照勤介绍:“我们侍庄乡通过招商引资,在去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加大与新必奥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双方合同约定该公司为我乡免费提供美国威猛公司生产的打捆机20台、搂草机10台、捡包机3台,对我乡境内的秸秆进行打捆清运。其中,80%的秸秆经过二次压缩销往山东泉林造纸厂,20%的秸秆销往江苏国能淮安生物质发电厂,保证了秸秆的充分利用。”
新必奥公司经理郑群兵表示:“我们有50多台秸秆收运设备,正常作业情况下,每台设备一天能收运800至1000亩左右的秸秆。50多台设备满负荷运作的话,一天能收3万多亩的秸秆。”作为国内第一家从事秸秆收集、储运工作的公司,新必奥从秸秆中看到了效益,这也成就了该公司与李集乡的合作。
专家表示,沂河淌麦区完整,接连成片,对秸秆机械化清运极为有利,这是吸引企业积极参与的关键之处。这也给我市其他地区一个提示:适当地调整农作物种植片区,大力促进农作物连片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家庭农场建设,使农作物成片成区,以吸引各大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参与秸秆清运工作。
培育发展壮大本土合作社
自2013年开始走企业化道路之后,沂河淌秸秆综禁工作就有了显著的改变。农民不必担心小麦收割、秸秆清运以及因焚烧秸秆被处罚;政府只需要加强秸秆综禁日常巡查即可;而企业则获得生产所需的原料。不论是保丽森公司、裕灌公司还是新必奥公司,它们都对秸秆有着强烈的需求,并可以进行加工再利用,从而使得秸秆综合利用的方法不断增加。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我市也出现了许多秸秆综合利用合作社,伴之而来的,相关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也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五有”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合作社)达100多个,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探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合作社参与秸秆的田头清运是必然趋势,必将为我市秸秆综禁工作提供有效助力。
专家表示,我市是农业大市,全市360万亩的小麦可提供的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为秸秆清运工作的企业化运作提供了无限可能。各地可以借鉴沂河淌地区的做法,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有益尝试。专家建议,除引进外地优秀企业外,还应当努力培育发展壮大本土企业,促进秸秆综禁企业化道路越走越宽。(刘安琪)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赣榆秋季秸秆综禁工作全面启动保障大气环境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