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新模式
[内容预览]
| 2023/8/7 9:50:04本报见习记者刘浩 “积极运用经济杠杆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充分发挥保险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社会保障功能……”近日,一场“特殊”的保险项目签约仪式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召开。说其特殊,是因为签约的主体分别为省属国资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通过本次签约,将充分运用市场等手段,助推构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而像这样的生态环境救助保险协议,在江苏工业聚集地区尚属首次。 众所周知,非法填埋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阅读全文]
-
苏州构建“江河湖海”公益修复基地体系
[内容预览]
| 2023/3/21 16:05:33李苑 李跃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检察院近日联合区司法局等单位,组织10名社区矫正人员参加了公益劳动植树活动。植树地址在苏州市生态资源公益修复基地(平望·四河汇集),树苗则由一家涉嫌污染环境犯罪的企业为修复污染行为造成的危害而捐赠。 苏州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勇说,苏州市生态资源公益修复基地(平望·四河汇集)是“专业性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生态检察模式的有益探索和成功范例。在这里,[阅读全文]
-
南京所携手苏州完成土壤及地下水环境“双背景”调查
[内容预览]
| 2023/3/16 12:03:19本报讯 近期,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所)携手江苏省苏州市生态环境局主导的《苏州市土壤金属元素环境背景值》地方标准通过立项审查评估。这一标准旨在通过对苏州市土壤元素背景值进行估算,预测今后区域内土壤环境污染变化,为苏州市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价、加强土壤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2021年生态环境部发布《区域性土壤背景含量统计技术导则(试行)》(HJ118[阅读全文]
-
南京建立放射源在线监控平台
[内容预览]
| 2023/1/18 15:58:16汪金宁 张健 江苏省南京市是核技术利用大市,现有核技术利用单位1000余家,放射源将近2000枚,存在监管对象面广、量大与“人防”力量相对不足的问题,急需依靠科技手段提升日常监督检查的范围和深度,增强风险管控能力。 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探索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控机制,形成了GIS地图、实时监控、异常管理、统计分析等8项11个模块,将全市在用Ⅲ、Ⅳ、Ⅴ类放射源接入放射源在线监控平台。“[阅读全文]
-
生态环境的美好,让儿童触手可及
[内容预览]
| 2022/12/19 16:01:31汪金宁 张健 江苏省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南京市发改委、南京市政府妇儿工委办,近日联合主办了一场“生态向学 绿动南京—1米高度看城市”艺术作品发布会,透过一个个蕴藏着生态妙趣的艺术作品,看见南京探索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新路径。 从“彩色斑马线”的安全无忧到“农贸市场小课桌”的暖心场景,从“异想天开小花园”的缤纷斑斓到“宁育未来 童乐一夏”的特色活动,南京成为全国率先开启儿童友好城市[阅读全文]
-
南京高新区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内容预览]
| 2022/8/25 17:30:47赵秋月 李荔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江苏省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进一步明确“双碳”路径,坚持“高”“新”特色,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围绕打造“研创模式推进创新成果转化、智能制造赋能高质量发展、低能耗与新能源保障低碳转型”三位一体的国家生态工业园区低碳发展样板,走出一条卓有成效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坚持“高”“新”之路,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近年来,随着中德智能制造研究所、生[阅读全文]
-
江苏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双突破
[内容预览]
| 2022/7/27 18:07:52本报记者 李莉 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经济开发区的江苏御江环保有限公司危废“绿岛”试点项目,是投资4000万元新建的5000吨/年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2.5万吨/年废矿物油及含废矿物油废物收集贮存转运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开发区及周边区域众多中小微企业的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移中心。 由政府主导、多元投资、多个市场主体共享的“绿岛”,相当于为中小型企业配套建成污染防治设施分摊治理成本,解决了中小型企业污[阅读全文]
-
《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办法》 将于9月1日正式施行
[内容预览]
| 2022/7/4 9:24:35本报讯 《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近日出台,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施行。《办法》作为全国首部以生态文明教育命名的地方立法,它的实施既是江苏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体实践的体现,也是普及和加强全省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制度举措,对推动构建生态环境社会行动体系、更好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工作长期位于全国前列。近年来,国家印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阅读全文]
-
江苏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内容预览]
| 2022/4/18 10:01:04本报讯 《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日前经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高票通过,将于9月1日施行。 《条例》提出了一体防治理念,明确大气、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应当与土壤污染防治统筹部署,并打通了地上与地下、生产与生活、城市与农村,对各类可能产生土壤污染的责任主体提出具体防治要求,既保障人们 “吃得放心”,也要“住得安心”。 《条例》围绕“污染防治以源头预防为先”的理念,[阅读全文]
-
江苏将试行《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指南》
[内容预览]
| 2022/3/24 9:45:47本报讯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2023年底前完成包括太湖流域在内的7个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重点湖泊、重点海湾排污口排查,2025年底前完成包括太湖流域在内的7个流域所有排污口排查。 据悉,早在2020年江苏就启动了全省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流域各地通过“查、测、溯”确认排污口21547个。在此基础上,对照新出台的《意见》,[阅读全文]
-
江苏省举办“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宣传活动
[内容预览]
| 2022/3/3 9:51:27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邵丹 摄 2022年3月3日是第九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我国的宣传主题为“关注旗舰物种保护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3月2日下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驻上海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金陵海关、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联合开展了主题日宣传活动。 玉米锦蛇、马来西亚雨林蝎、委内瑞拉粉红脚蜘蛛、大兜虫……这些长相恐怖、名字奇怪的小动物样本让很多小朋友惊讶地睁大了[阅读全文]
-
江苏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内容预览]
| 2022/2/28 11:35:38本报记者李莉南京报道 江苏省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达到新水平,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明显,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法规政策体系更加有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单位[阅读全文]
-
江苏出台“十四五”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内容预览]
| 2022/2/18 18:02:41本报讯 江苏省政府近日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推动加快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基。 根据《规划》,到2025年,江苏将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设美丽江苏的支撑力量显著增强。其中,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全省平均达到80%,省级及以上工[阅读全文]
-
生态环境领域5年获两千亿元授信额度
[内容预览]
| 2022/2/8 15:08:39本报见习记者李苑报道 近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与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未来5年,工行江苏省分行将提供不低于2000亿元意向授信额度用于支持生态环境领域发展。 双方约定建立全面的绿色金融合作关系,实现生态环境政策与金融资源方面的有效对接,共同开展金融服务生态环保,推动生态环保重大项目落地协调、政策信息交流等工作,建立常态化服务生态环保机制。 江苏省生态[阅读全文]
-
苏州“绿色助企”发力 企业转型升级提速
[内容预览]
| 2022/1/4 19:23:42本报记者 李莉 通讯员 黄溢 江苏省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苏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日前与9家民营企业正式签署党务共建协议,三方将在今后的党建工作中共建平台、分享资源、交流经验,共同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用心用力开展好“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全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助力民营企业增速与质量双提升。 如何助力企业绿色发展、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苏州通过推行“绿色助企”活动、出台“绿色助企十四条”、党务[阅读全文]
-
打造“四横四纵”生态廊道 助力长三角生态中轴建设
[内容预览]
| 2021/12/17 11:28:49江苏省常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实施“532”发展战略,即加快建设长三角交通中轴、创新中轴、产业中轴、生态中轴、文旅中轴,高标准打造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物流中心、休闲度假中心,不断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统筹发展和安全示范区建设水平。 为此,常州市新北区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要求,统筹生态一体化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奋力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画卷,为长三角生态中[阅读全文]
-
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全面启动
[内容预览]
| 2021/12/17 11:27:58本报记者李莉南京报道 根据《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经江苏省委、省政府批准,近日,第二轮第一批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全面启动。江苏省委、省政府组建4个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分别对扬州、苏州、淮安和南通市开展督察进驻工作。 据悉,此次督察将重点关注被督察地区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情况;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省委[阅读全文]
-
种植业面源污染究竟该如何治?
[内容预览]
| 2021/11/8 17:25:42胡一斌 凌小涵 江苏省土地肥沃,农业发达,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近年来,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种植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据估算,江苏省太湖流域323万亩水田每年氮、磷流失量分别达7500吨和300吨左右,是导致太湖蓝藻水华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水处有关负责同志表示:“种植业面源污染已严重制约江苏省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急需予以突破。然而,长期以来,农田经营主体分散,农田退水等[阅读全文]
-
守护十年,让荒山“长出”诗意草原
[内容预览]
| 2021/9/30 22:24:13“来之前就听说过这里的名号,有叫小呼伦贝尔,也有叫南京坝上草原,在江南地带出现这么一片草原,让人觉得很新鲜。”到江苏南京旅游的游客说。 驴友口中的“坝上草原”,正是位于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镇北面的恋山。恋山海拔约110米,在山顶举目眺望,山脉连绵,绿草如茵,伴随着牧羊人的阵阵吆喝声,“天苍苍,野茫茫”的诗意之境在这里触手可及,如画美景让人仿佛置身塞外。 笔者见到叶伟时,他正和爱人周玉琴一道对山坡草皮[阅读全文]
-
两组照片见证江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努力
[内容预览]
| 2021/9/26 11:39:54夏宁博 近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两组照片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组是2018年与2020年江苏江豚监测的对比情况,另一组是2017年与2021年灌河口的卫星监测对比照片。 在两张江豚监测照片上,与2018年相比,2020年江豚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加。而灌河口2021年与2017年相比变化亦非常明显,灌河口附近的海水颜色由褐红色恢复为自然面貌。“如今,几近绝迹的四鳃鲈鱼、消失10年的伪虎鲸又出现在[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