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青海 >> 正文

探索生态恢复和畜牧业发展的共赢

Eedu.org.cn 作者:湘君    资讯来源:青海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4-30

  “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为基础,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为目标”,把牛羊圈养起来,把庄稼秸秆和收割的牧草贮存起来,再添加适量的加工饲料,随时喂养茁壮成长的牛羊,让草场得到休养生息。

  三江源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实施以来,由于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加之广大牧民观念的转变,以舍饲圈养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畜牧业如星星之火,逐步兴起在千里草原,延续数千年的传统游牧方式正在向现代生态畜牧业大步迈进。

  比邻果洛的同德县秀马乡把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中建设养畜资金集中起来,在县城附近建起3座总面积达4200平方米的畜棚,把退牧还草减下来的牛羊集中在这里圈养,同时让35户退牧群众租用附近的600亩耕地种草。加上从草山收割的牧草,近千头(只)牛羊生长繁育良好,出栏率、商品率远远高于过去的散养方式。

  在这里负责饲养工作的牧民朋毛多杰说:“起初感觉推广难度比较大,但现在看到草场越长越好,牛羊出栏高,经济收入比以前好,大家都争着把自家的牛羊送来圈养。看来以后畜棚要扩建,种草的地还要多租一点”。

  从2005年实施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规划》和去年批准的《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可以看出,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初衷就是要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换句话说,退牧还草、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终极目标是恢复三江源地区水草丰美貌,为畜牧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确保三江源地区广大农牧民经济收入持续增长,共同走进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

  早在10多年前,我省就在环湖地区开展了舍饲圈养与游牧相结合的生态畜牧业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践表明,在纯牧业区有计划地组织群众发展生态畜牧业,既减轻了天然草场的承载压力,有利于草场的生长和恢复,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草地畜牧业的经济效益;群众切身感受到了舍饲圈养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利益,也就会从观念上逐步接受新的生产方式。

  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引发的超载过牧是导致草场退化的因素之一。为避免生态退化――恢复――再退化的恶性循环,遵循自然规律,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生态畜牧业势在必行。

  于是,三江源生态工程中就有了建设养畜项目,具体做法是,通过政府投资引导,为继续从事畜牧业的群众修建畜棚、建立饲草基地,以舍饲圈养和以草定畜相结合的方式,尝试发展生态畜牧业。2005年实施的三江源生态工程规划中,建设养畜任务为3.42万户,总投资8.91亿元,至2011年已完成27778户的建设任务。

  生产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实施却加速了这种转变。

  记者在囊谦县采访时了解到,2011年该县的建设养畜项目计划是3200户,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烦恼事"。"不是推广难度大,而是要求建畜棚的群众太多,计划中的建设户数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县农牧局局长郭季新无奈地说。

  新近批复的《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传统粗放型游牧向舍饲、半舍饲和划区轮牧、季节性休牧相结合的科学饲养方式转变,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尽快扭转超载过牧局面"。这无疑为三江源地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将为刚刚兴起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看来,从今年开始,郭季新局长也许不会再为此烦恼了……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