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实施史上最大规模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行动
据自治区水利厅介绍,此次增殖放流的冷水鱼包括国家一级保护物种扁吻鱼,新疆特色经济鱼类白斑狗鱼、梭鲈、江鲟,以及外来冷水鱼高白鲑等品种。放流水域包括新疆两大渔业生产基地博斯腾湖和乌伦古湖,此外,伊犁河、额尔齐斯河以及赛里木湖、天池等高山湖泊和水域也实施了放流行动。
此前,为挽救塔里木河特有的土著鱼类——新疆大头鱼,自2005年大头鱼的人工繁育成功后,新疆连续三年在拜城县克孜尔水库投放鱼苗,总数达到21万尾。如今,人工投放的新疆大头鱼游动在塔里木河流域,一度河濒临消亡的“水中大熊猫”在故乡重现。
为遏止鱼类资源衰减之势,新疆不仅连续多年对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等国际河流实施禁渔期保护措施,每年禁渔时,渔政部门还向河内投放优质鱼苗,包括鲢鱼、鳙鱼、鲤鱼、草鱼等,河内鱼类资源明显得到恢复。
自治区水产局表示,目前实施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对野生鱼类等水产品进行人工繁殖、培育后,再放流到天然水域中,以恢复自然种群规模。这是目前中国渔业管理部门恢复水生生物资源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尽管地处干旱少雨的亚欧大陆腹地,新疆还是充分利用博斯腾湖、乌伦古湖、赛里木湖等适合鱼类生长的湖泊开展水产品养殖。目前,新疆宜渔水面达到516万亩,养殖的100多种鱼中,梭鲈、东方欧鳊、额河银鲫等土著鱼占半数以上,名优特新水产品比例也逐年加大,水产品产量连续10年稳居西北地区第一。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长江源区水生生物科考在西宁启动 农业部:全国大规模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6日举行 水生生物种群资源逐步恢复 长江水生生物物种资源处于全面衰退中 我国已经建成海洋和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80多处 “水花生”入侵旌湖如沼泽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