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计划在新疆开展干旱地区植物资源保育规划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新华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14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获悉,我国将利用10年时间,把新疆打造成中国干旱地区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及物种资源保育新高地。
据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管开云介绍:我国将在乌鲁木齐建设一处世界最大的干旱区基因库,研发特种分子技术、基因技术和系列产品;将在伊犁建设一所世界最大、国际一流的干旱区植物园,包括万种世界干旱区植物引种,30平方公里园区建设项目;同时将在霍尔果斯建设一座生物产业孵化与试验示范基地,围绕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环保等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与产业化,开展技术集成、技术示范和工程化应用,形成连接我国中东部、辐射中亚和俄罗斯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
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曾于2010年提出在新疆建立中国荒漠区野生生物资源保育与研究中心。吴征镒说:“新疆地域辽阔,拥有我国最大的荒漠区及特有的生物物种和资源,在全球干旱区生物资源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在酝酿国家生物资源保育与研究的战略布局中,新疆荒漠区野生生物资源的保育是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新疆现代农业、现代生物产业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都非常重要。”
中亚干旱区占世界干旱区面积的34%,具有世界干旱区最为丰富的生物种质与基因资源,是世界上干旱区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区域。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区,干旱缺水是其主要特点,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新疆生态与环境保护问题凸显。吴征镒说:新疆与周边的中亚国家、俄罗斯和蒙古有着密切联系,对干旱地区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物种资源保育与研究,新疆应走在前列。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云南沧源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开展本底资源调查 新疆沙尘暴天气呈减少趋势 干旱地区植被增多 蚂蚁和白蚁有助于提高干旱地区小麦产量 贵州900种高等植物面临种群缩小及灭绝 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在兰州成立 干旱地区土地不断退化 荒漠化已成全球危机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