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南 >> 重庆 >> 正文

重庆抓好“三水共治”确保碧水向东流

Eedu.org.cn 作者:余常海 王艳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3/1
摘要: 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对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以来,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以实施“双河长制”为抓手,统筹推进“三水共治”。

本报见习记者 余常海 通讯员 王艳

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对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以来,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以实施“双河长制”为抓手,统筹推进“三水共治”,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岸线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74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高于国家考核目标1.3个百分点。

从“查、测、溯、治”入手,整治入河排污口

入河排污口连着河流和陆地污染源,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闸”。2019年,重庆市渝北区作为全国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首批试点地区之一,率先启动排查整治。

“率先,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渝北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曾德明表示,渝北从“查、测、溯、治”等方面逐步探索。

作为全国首批整治试点区之一,面对未知领域和大量的排查任务,渝北区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无人船排查、智能机器人探测等技术手段,开发排查系统APP,在生态环境部统一组织下,抽调市内外业务骨干采取人工徒步排查等方式,确定了长江16.6公里和嘉陵江28.4公里的排查岸线。

由于无监测规范,在相关专家指导下,渝北区确定了化学需氧量等7项指标作为指导水质污染监测评价依据,按照“测溯结合”“一口一测”原则,完成了两轮人工监测溯源工作,形成了监测溯源技术规范,为整治工作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症结找到了,就需要“对症下药”。曾德明表示,渝北区建立了问题档案,针对污染问题分别建立问题责任清单,制定整改方案,实施“一口一策”精准治理。

结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渝北区对两家化工企业实施搬迁,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排污口污染问题;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督促农村聚集点新建排污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结合养殖污染控制工作,安排财政资金对长江300米、一级支流200米范围内的54家畜禽养殖场予以全部关闭,解决长江禁养区的养殖污染问题。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圆满完成了长江入河排污口的‘查、测、溯、治’工作,为全国、全市提供了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可总结、可推广、可借鉴、可操作’的渝北经验。”曾德明说,这一经验得到了生态环境部的认可,参与制定的相关技术规范已用于指导全国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破解矛盾,“毛细血管”不再堵

小流域作为长江主动脉的“毛细血管”,“血管”是否通畅,直接关乎长江生态环境安全。重庆市铜梁区有涪江、琼江、小安溪等河流200余条,“毛细血管”更为丰富,流域系统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是铜梁“毛细血管”通畅的关键。

“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铜梁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光明说,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城镇污水垃圾污染、化工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和尾矿库污染等是造成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结合铜梁农村生活污水分布散、水量差异大等特点,对撤并场镇、农民新村、农村居民聚居点、农村散居居民因地制宜筛选生活污水治理实用技术和设施设备。”张光明说,铜梁已累计建成70个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改建农村厕所2.8万余户,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等突出环境问题。

针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铜梁区关停违规养殖场289家,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指导1177家养殖场对养殖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根据畜禽养殖场的区域布局和饲养量,建设3个区域性粪污集中处理中心,解决养殖密集区域内粪污处理难题。

水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控源截污的同时,铜梁区大力推进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综合整治河道57公里,搭建生态浮床2.6万平方米,并建成玄天秀水生态画廊、原乡中央公园等生态涵养区。

“通过实施清淤疏浚及岸线修复整治,不仅加强流域生态修复,逐步恢复水体生态基流,水源地也得到有效治理,铜梁区境内流域水环境明显改善。”张光明说,如今小安溪水质由Ⅳ类提升到Ⅲ类,琼江水质实现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

打好组合拳,跨界河流共防治

川渝山水相连,河流上下游往往分属不同地区,维护水环境安全是共同的责任。重庆市梁平区与毗邻的四川省达州市签署联动共治协议、联防联治协议等,建立联席会商、联防共治、信息共享、流域生态补偿、联合执法等机制,打破区域界限,推进川渝两地跨界流域治理合作深入化,推进联防联控常态化。

梁平区内的新盛河和铜钵河就是跨界流域的典型。梁平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唐小平介绍,梁平和达州共同投入数亿元,推进铜钵河、新盛河水生态环境共建共治。

“两河流域内建成投运镇村污水处理厂(站)45座,建成污水管网330余公里,支管入户,两河流域内场镇全部实现雨污分流,建制乡镇和300人以上农村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生活污水直排乱排散排问题得到根本遏制。”唐小平说。

为了提升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水平,两河干流水域及200米范围的陆域划入畜禽养殖限养区,严控区域畜禽养殖总量,流域内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100%,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1.2%。

唐小平说,2021年,铜钵河出境上河坝和新盛河出境联盟桥断面水质年均值均为Ⅲ类,两条跨界河流水质均明显改善。

守住关口,确保碧水向东流

巫山,重庆东大门,长江流经重庆的最后一道关口。

作为长江重庆段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巫山以“争上游”的魄力守住生态安全的“关口”。巫山县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祥平说,巫山全县上下严格落实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1公里和5公里”产业管控政策,深入推进“三水共治”,推动大昌湖成功创建“市级美丽河湖”,大宁河列入第一批市级示范河流,长江干流培石断面出境水质常年稳定保持Ⅱ类。

为抓好境内大小河流和水资源保护,巫山实施了更为扎实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封闭式管理等举措,确保全县3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并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次级河流设置监测点17个、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5个,对长江干流及5条一级支流等地表水监测断面适时进行监测,确保水质安全。

此外,巫山还狠抓船舶污水转岸设施建成投运,确保船舶油污水应收尽收、规范处置。

“2021年,经过排查、整改的船舶污染隐患有18处,查处涉水违法案件20余件,查处涉渔违法案件75件。”王祥平说。

为了守护最后一道“关口”,巫山对69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做到应查尽查、应测尽测、深度溯源,规范设置入河排污口标志牌。在长江大桥、龙门大桥等重点区域安装360度旋转“全球眼”高清摄像头,适时监控漂浮垃圾及消落区漂浮物情况,年均清理漂浮垃圾2.3万吨。特别是在汛期和蓄水期间,巫山充分利用自动化清漂船,辅以普通保洁船及临时租用合法社会清漂船只清理浅水和卫生死角,确保江清岸洁。

“既要‘下河’治水,也要‘上岸’治绿。”王祥平说,巫山着重强化了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和水域岸线管理,深入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全力推动了“三百”工程建设,逐步在长江巫山段、大宁河两岸形成“一江碧水、层林叠翠、四季花漾、瓜果飘香”的画廊美景。先后关闭沿江沿河非法码头16座,复绿码头9座,深化长江沿线产业布局,对污染较重企业坚决查处,收回港口岸线3000余米。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