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南 >> 西藏 >> 正文

西藏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取得实质进展

Eedu.org.cn 作者:刘洪明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8/8

  新华网拉萨8月8日电(记者刘洪明)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和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落实,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西藏近年来不断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力度,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取得实质进展。

  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和敏感。这里星罗棋布地分布着由冰川形成的天然湖泊和江河,被冠以“亚洲水塔”和“世界气候调节器”的美称,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西藏要成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西藏自治区发改委新近发布的数据显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年—2030年)》中,十大工程项目规划总投资155亿元,截至去年底,累计到位投资57亿元。

  以上《规划》中,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包括10项工程:天然草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重要湿地保护、森林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防护林体系建设、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地改良、防风治沙重点工程、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监测。

  2009年,西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草原补奖资金占牧业总收入的10.6%;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扩大,中央财政补偿的公益林面积达1011万公顷,约占全区森林面积的95.3%;水生态补偿试点也于去年启动……这一切,让200余万农牧民受益。

  当下,雪域高原的日照强烈,一望无际的羌塘草原草绿牛羊肥;云雾缭绕的林芝正绿树成荫尽收眼底;“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也迎来了花草繁盛的季节;有“西藏粮仓”之称的日喀则更是青稞吐露麦芒、乡村田野间弥漫着鸟语花香。

  数据显示:西藏近5年治理沙化土地226万亩,治理草原“三害”(鼠、虫、毒草害)近4000万亩,使6000万亩天然草场得到保护与恢复。此外,累计草场承包面积占全区草场总面积的80%,有效缓解过度放牧和不正当竞争的草原难题。

  近年来,西藏还先后实施了羌塘、察隅慈巴沟、芒康滇金丝猴等6个国家级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开工建设了玛旁雍错、然乌湖、麦迪卡、班公错等6个湿地保护工程,启动雅鲁藏布江、拉萨河源头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项目。

  截至去年底,西藏已建立各类生态功能保护区22个(国家级1个),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覆盖18个县,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国家级9个),保护区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4%。

  今年5月发布的《2014年西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指出,西藏基本保持了自然的原生状态,仍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


    没有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