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出台实施意见加快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惠州市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什么?具体如何实施?带着读者关心的问题,记者昨日邀请市林业局负责人对《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
“线点面”结合建设生态景观林带
记者: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具体在哪些区域开展?通过建设要实现怎样的目标?
市林业局: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主要是在江河沿江两岸、沿海海岸及交通主干线两侧一定范围内,采用“线、点、面”相结合的形式,通过“造、补、改、封”四种方式,构建立体、复合的生态景观林带,整体优化提升惠州市生态景观质量。
“线”是指将高速公路、铁路两侧20至50米林带和沿海海岸基干林带作为主线,建成各具特色、景观优美的生态景观长廊;“点”是指将沿线分布的城镇村居、景区景点、服务区、车站、收费站、互通立交等景观节点进行绿化美化,形成一连串的景观亮点;“面”是指将高速公路、铁路和江河两岸1公里可视范围内的林地纳入建设范围,改造提升森林和景观质量,形成主题突出和具有区域特色的森林生态景观。
通过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争取在一定时期内,有效改善部分路(河)段的疏残林相和单一林分结构,形成覆盖广泛的森林景观廊道网络,大力增强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空间的连通性和观赏性,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总面积49.9万亩
记者:惠州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有哪些任务?
市林业局:全市规划建设生态景观林带14条,其中省下达惠州市任务为8条(广惠高速、深汕高速、广河高速、潮莞高速、惠河高速、京九铁路、沿海海岸、江河两岸的惠州段),惠州市新增任务6条(沿海高速、博深高速、惠盐高速、惠南大道、惠博大道、三环公路);总里程1028公里,可绿化里程800公里,涉及全市7个县、区;建设总面积49.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9万亩、补植套种19.2万亩、改造提升7.8万亩、封育管护19万亩)。工程建设期为2011~2020年,从2011年开始试点,力争3年初见成效,6年基本成带,9年完成各项指标任务。
市际交界口和主要路段将建特色景观长廊
记者:惠州市规划建设的14条生态景观林带中具体包括哪些路段?将打造成怎样的景观林?
市林业局:14条生态景观林带中,有高速公路、铁路景观林带12条,全长591公里,可绿化里程470公里,建设任务为32.5万亩。规划在高速公路、铁路等主干道两侧1公里可视范围内的山地,选择花色鲜艳、生长快、生态功能好的树种,采用花色树种和灌木搭配方式进行造林绿化,建设连片大色块、多色调森林生态景观;高速公路、铁路主干道两侧各20~50米范围内的绿化,采用花色树种或常绿树种和灌木为主,种植5~10行,形成3~5个层次的绿化景观带。
同时,在与广州、深圳、东莞、河源等市际交界口和主要路段建设特色景观长廊:广惠、深汕高速惠州段建成美丽异木棉长廊,广河高速惠州段建成红花油茶花廊,潮莞高速惠州段建成红梅花廊,惠河高速惠州段建成杜鹃花廊,沿海高速建成串钱柳长廊,惠盐高速建成紫荆花廊,博深高速惠州段建成大叶紫薇长廊,京九铁路惠州段建成黄槐长廊,惠南大道建成红花紫荆长廊,惠博大道建成木棉长廊,三环公路进行绿化美化。
沿海生态景观林带1条,全长172公里,可绿化里程65公里,建设任务3.3万亩。规划在惠东沿海海岸线附近,选择抗风沙、耐高温、固土能力强的木麻黄、大叶相思、台湾相思等树种,采用块状混交的方式,建设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宽度50米以上的基干林带;沿海滩涂地带,选择枝繁叶茂、海岸防护功能强的老鼠勒、木榄、秋茄等红树林树种,建设优美的沿海防护林、红树林景观;沿海第一重山1公里内可视范围山地,采用花色树种和灌木搭配方式,建设大色块、多色调森林生态景观。
江河生态景观林带1条,两岸可绿化里程265公里(东江在惠州境内长度156公里),建设任务14.1万亩。规划在东江两岸1公里内可视范围山地,选择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较强的荷木、樟树、阴香等常绿乡土树种为主导的功能树种与黎蒴、油桐等花色彩叶树种随机混交或块状混交的方式造林,呈现以绿色为基调、花色彩叶树种为小斑块、叶色随季相变化的森林景观。
(注:《实施意见》采用的高速公路名称为2009年4月惠州市统一更名前的)
(记者黄晓娜 通讯员周少亭)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广东各地高度重视生态景观林带建设 全省生态景观林带工程建设昨启动 广东省加快推进生态景观林带建设 汕头将构筑580公里生态景观林带 广东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开局良好 广东省林业局领导充分肯定惠州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 生态景观林带30~50年不砍 江门将建4生态景观林带 广东生态景观林带开发林业多种功能 广深高速打造百里红棉长廊 广东将投近56亿建生态景观林带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