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广东 >> 正文

广东探索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改革,生态文明成“第一考”

Eedu.org.cn 作者:内详    资讯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30
摘要: 广东作为经济第一大省,经历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之后,近年来正努力尝试走出旧式的工业化之路,希冀建成绿色生态第一省,并为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探路。

深圳军民携手清理深圳河水域垃圾。 南方日报资料图

  破“一刀切”

  建排污权交易制度

  生态文明的核心就是节能与减排。“节能减排”从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至今,持续了10年,通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下达目标任务。

  但随着工作的推进,也有人质疑这种“一刀切”的指标分配方法。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内蒙古代表团在《关于改革完善节能减排指标分配体系的建议》中指出,这种“一刀切”的分配方法,没有兼顾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特点、不同产业能耗和排放情况。

  如 何 突 破 ?一 种 新机制———排污权交易制度逐渐形成。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央层面首次提出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一个月后,广东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在广州启动,成为国内首个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省份。

  试点启动时,时任省发改委副主任鲁修禄表示,碳排放权有权转让制度,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既让高污染高能耗企业通过购买配额来争取设备改造时间节省改造成本,又让单位减排成本较低的企业把多出来的配额出售获利,以至于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上更积极更主动。

  碳排放交易对于产业转移升级、平衡区域发展也有调节功能。2013年广东率先将新建项目纳入到配额管理。一批新上的火电、水泥等高能耗项目在珠三角无立锥之地,但通过配额供给,在森林碳汇资源丰富的粤东西北地区则可以落户。鲁修禄表示,只要符合规划、产业政策和环境要求,就给足额的配额。

  补偿变激励

  释放生态生产力

  生态补偿,是另一个近年来各地的通常做法。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王奇表示,当下的生态补偿方式存在“为了保护而保护、为了补偿而补偿”的误区,即通过支付一定的补偿资金让生态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不发展工业,没有释放并解放生态生产力。

  不过,中山、珠海兴起的改革却让王奇点赞。去年,中山发出《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工作的实施意见》,成为全省首个制定纵横结合、统筹型生态补偿政策的地级市。所谓生态补偿的横向,是指补偿资金由同级地方政府间转移支付,纵向则是指由上级政府统筹后转移。因为需协调地区间利益,横向生态补偿历来是推广的难点。

  与此同时,珠海也在开展生态补偿方案的改革,首设地方生态保护补偿专项资金,由全市统筹,除了设置横向上各区(功能区)财政对补偿资金的分摊,还对饮用水源等重点生态保护区实施激励性生态补偿。

  以珠海斗门区莲洲镇为例,该镇是全市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去年该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2302万元,不及珠三角一些发达镇收入的零头,这一收入与支出相比,缺口逾8000万元。以往的支出缺口主要靠斗门区财政来补。“这样有失公平,莲洲镇作为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受益的是全市,不该由斗门一区来埋单。”珠海市财政局副局长袁凌云说。

  去年3月,珠海出台《莲洲镇生态保护补偿财政转移支付方案》,按照“因地制宜,分类考核”、“谁受益,谁补偿”和“补偿与激励相结合”三大原则建立激励性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机制。《方案》推出后,莲洲镇便获得生态补偿专项资金2847万元,其中补偿性部分1837万元由除斗门外的其他各区(功能区)共担,激励部分约1010万元由市本级财政拨付。

  资金用途方面,补偿性部分将用于弥补该镇教育等基本民生支出缺口;而激励性部分主要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民生支出水平、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及其他社会管理等方面。

  王奇认为,珠海针对莲洲镇设立的生态保护补偿专项资金,通过引入激励性资金,引导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使得莲洲镇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生态资产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有利于形成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珠海、中山的经验也在全省其他地方推广。今年,广州把制定流溪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方案列入市政府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该方案将成为广州首个出台的生态补偿制度。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5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