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区,青少年开展护绿行动,营造绿色家园,建设生态文明。 南方日报资料图
观察
如何才能“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生态文明建设首次写进五年规划,成为“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的重要篇章。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说,这需用法治思维、方法,把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综合考虑,解决发展和环境问题。
在这方面,广东走在全国前列。市级层面,珠海、深圳等利用特区立法权,率先出台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省级层面,今年7月,新修订的《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施行,被誉为“史上最严”环保条例。
但是,由于受行政区划的制约,广东在空气和水域等跨区域治理上也难题依旧。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过去环保部门因为地方管理受到地方制约,没有刚性执法手段,省以下环保系统垂直管理后,可以摆脱地方束缚,为绿色发展提供重要的机制保障。
珠海市环保局长张志伟说,十八大以后,全国各地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的热情空前高涨,这对致力于在明年建成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的珠海而言,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
但是,这压力背后的百舸争流态势,正是建设“美丽中国”所需要的。星星之火,若能迅速燎原,习近平总书记描绘的“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就能早日实现。
2012.12.08
习近平视察珠海,肯定珠海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发展战略,鼓励继续走下去
2013.02
《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 2020年)》开始实施
2013.05
广东提出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
2013.10.12
广东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等6部门联合发文《广东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考核办法》,调动市县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2014.03.01
《珠海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开始施行。这是十八大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首部地方性法规,也是广东首部生态文明法规
2014.07
深圳对10区、17个市直部门和12个重点企业的一把手,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考核
2014.08
广东向“水污染”宣战,将广佛跨界河流、茅洲河、练江、小东江“四河”作为整治重点
2014.09
中山通过《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工作的实施意见》,成广东首个实施“统筹型”生态补偿政策的城市,也是新《环保法》颁布后全省首个制定生态补偿政策的地级市
2015.03
珠海首次发布“生态环境指数”,开全国先河
总策划:曹轲 任天阳 总统筹:陈文定 王海军
执行统筹:王莹 刘丽君 田霜月 王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