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可率先成立“生态法庭”
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 窦延文)“深圳应率先成立‘生态法庭’”、“要加强环评报告公信力”……在昨天上午召开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题议政会上,25位市政协委员争相发言,就如何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
市领导吕锐锋、黄中伟、陈思平、程科伟出席了会议。吕锐锋在会上说,自己当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已经10年了,感觉压力很大,工作很难。这次听了政协委员对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言献策,深受感动、触动和推动。吕锐锋表示,接下来,将深入学习、研究、吸收政协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委员们提出的相关问题认真整改。
经济补偿垃圾焚烧场周边群众
“我市垃圾处理设施不管是已建的,还是准备建设的,都引发了较多的群众投诉。”林超金委员说,由于监管不到位,一些垃圾焚烧场运行没有兑现承诺,臭气扰民。为此,他建议,政府要对目前全市已经建成的垃圾处理设施,尤其是垃圾焚烧场,进行一次全面的专项检查,按照当初的承诺,该升级改造的进行升级改造,该关停的关停,取信于民。同时,要提高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的透明度,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公开数据,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韦朴委员认为,垃圾场规划选址首先要科学合理,交通便利,在可能的情况下远离居民并综合考虑季节风向等因素。其次要采用大规模焚烧处理,避免四处开花,建成后可逐步撤并现有小型焚烧场。三是采用最先进、最环保的焚烧技术,尽最大可能降低焚烧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四是引进补偿机制,制订周边居住群众经济补偿标准,以减少焚烧场选址和运营的阻力。
加强环评报告公信力
罗安娜委员提出,推动深圳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必须重视法治,建议深圳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法庭”。“生态法庭”由公、检、法等部门联合加入,实行独立建制,直属中级人民法院,根据需要设立民事、行政、刑事、执行庭,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立水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保护庭等,使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走上法制化轨道。
宋强委员建议,要加快我市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点建立我市生态资源监控体系,并根据生态资源监控数据建立生态资源审计、环境承载力预警等生态资源监控、监管工作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
“我在这里呼吁大家和我一起关注环评造假问题。”居学成委员在发言中向环评造假发起炮轰。他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严落实环评报告的权威性与公信力,深圳必须带头强化环评体系的建设与监督。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环境司法专门化需提速 探索建立生态法庭之路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