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湖南 >> 正文

环保专家: 发展生态旅游能实现发展共赢

Eedu.org.cn 作者:刘雨娇 熊灿    资讯来源:湖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8/10
  “发展生态旅游业,能实现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共赢。”湖南壸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田书荣在曙光环保第12期博友沙龙上说道。7月26日下午,由曙光环保主办的第12期博友沙龙邀请了省内外环保专家和学者与环保志愿者共同探讨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这一命题。

  为什么生态越好的自然保护区,那里的人们反而越穷?旅游开发是不是一定会给当地环境造成破坏?专家学者为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田书荣认为:“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发展旅游业,可以满足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诉求。”他介绍说,目前壸瓶山保护区内生活着3万多人口,其主要经济来源依赖于种植茶叶、烟叶等农作物,必然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通过发展旅游业,既能满足创收的需求,带动当地居民就业,且生态旅游业精粹在于当地生态环境,又促使当地政府和居民重视环境问题,同时对游客来说也是一场生态教育、认知之旅。

  地处我省石门县境内的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29°50~30°09之间,被誉为“地球怪圈”上的“自然迷宫”,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包含大量的古老珍稀濒危物种。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华南虎等濒危动物物种及其栖息地和珙桐等珍稀植物物种及群落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解焱认为,在环境现状不容乐观的背景下,自然保护区内的农产品同样可以作为卖点。自然保护区内的农产品生长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不易受到污染,同时这些产品本是自然保护区固有产品,早已溶入当地生态环境,是保护地的友好产品。

  保护地友好产品,是基于自然保护区不可回避的保护与发展之间矛盾的考量。解焱说,我国已经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内,盗猎、砍伐、人类干扰、商业开发等违法活动时有发生,除了管理机制不顺、法律的缺失、经费和人力资源不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处理好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当地居民为自然保护牺牲了自身的发展权利,却没有从中获得相应的收益。部分贫困居民不得不通过盗猎、砍伐、过度利用资源等破坏手段改善生活,这成为阻碍自然保护地有效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通过推广当地的农产品,除增加了居民收益之外,还让从保护环境中受益的居民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一举两得。(刘雨娇 熊灿)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