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能源 >> 正文

内蒙古千里草原正变成新型能源基地

Eedu.org.cn 作者:王欲鸣 柴海亮    资讯来源:经济参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9

  现在的3万元钱哪能和10年前的3万元钱相比

  孟庆银的妻子李玉苹告诉记者,如果单纯算经济账,她家的收入和10年前相比差远了。未搬迁之前,她家养了70只羊,100头牛,草原放牧几乎没有什么投入,每年纯收入3万元左右,每年安排生产、生活用度感觉绰绰有余。可是移民搬迁七八年来,养殖奶牛头三年赔钱,后三年维持,只有去年算是挣了钱,纯收入6万元。可今年受“三鹿”事件影响,收入至少得减半。而且,现在的3万元钱哪能和10年前的3万元钱相比。不说别的,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和女儿一年的所有费用就得3万元。

  “折腾10年了,我的生活仍在原地打转。”东乌珠穆沁旗道特淖尔镇巴彦高勒嘎查牧民巴特尔对记者说,目前牧民的生存现状呈现“两高两低”,即生产成本高、生活成本高、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低。2002年前,他家大小牲畜1000多头(只),每年纯收入6万元至7万元,感觉生活很宽裕,现在养了350只羊、30匹马、20头牛,一年毛收入也就5万元左右。可是各种支出却是10年前的几倍,去年因春天休牧舍饲光买饲草料就花了8000元,而且近5年来,每年春天要休牧,就要花钱买饲草料。

  内蒙古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乌布利吾素牧民苏木亚说,最近几年,日子过得挺紧的,每年纯收入只有四五千元,一切生活用品都得靠这些钱去买,每年冬天都要贷五六千元购买饲草料。“2005年前,羊多,养了400多只,羊绒价格又高,日子过得好!现在才养了近200只羊,养多了,按草畜平衡,要罚款。”

  据了解,内蒙古牧区实行草畜平衡,牧民养畜数量严格地受到所承包草场面积的限制,给牧民增收带来直接影响。尤其是牧区中低收入家庭增收更为困难。

  据内蒙古统计部门统计,2003年到2007年内蒙古牧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4.5%,牧民人均收入减去人均支出余额由364元减少到275元。同期,全区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5.1%,农民人均收入减去人均支出余额由1078元增加到1605元。

  国家及相关部门应把握牧区特殊规律制定特殊扶持政策

  四子王旗林业局局长刘恒山、扎鲁特旗农牧业局副局长张凤芝、正蓝旗生态办副主任朱景新等基层干部认为,牧民为了国家的生态安全贡献很多,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也有条件帮助牧民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国家及相关部门应研究牧区特殊问题,把握牧区特殊规律,制定对牧区的特殊扶持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牧区建设,破解草原生态和牧民增收的矛盾。

  首先,建议国家对内蒙古牧区适当延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安排的禁牧舍饲试点项目实施年限,并在锡林郭勒草原安排退牧还草项目,使这两项制度与草场承包到户一样真正成为牧区长期坚持的基本制度。国家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安排的禁牧舍饲试点项目到2008年已全部到期,再加上国家不允许大项目重叠,锡林郭勒盟始终不能列入国家退牧还草项目区,对全盟的生态建设影响很大。

  其次,希望国家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并将内蒙古荒漠半荒漠草原列入国家生态补偿机制项目区。这些年来,牧民为了保护草原生态已经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当地经济发展滞后,无力为牧民转移提供更多的生态补偿。

  此外,实行公共财政通过补贴来加速推动畜种改良等政策。采访中牧民抱怨,国家对农民有良种补贴、燃油补贴、农机具补贴,牧民要改良牲畜,打草或种饲草料需要用牧业机械,却没有享受到一些优惠政策。

  一些基层干部同时建议完善牧区社会保障体系,适当提高牧区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应保尽保,使之制度化。同时,逐步建立牧民养老保险制度,为牧民解除后顾之忧。

  内蒙古部分牧区出现大面积开垦草原现象

  记者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草原采访时发现,由于受利益驱动、牧民增收压力大、国家政策导向效应等诸多因素影响,部分旗县出现牧民将成片草场开垦种粮的现象,草原保护面临多方面压力。

  草原大开垦“面面观”

  最近,记者在内蒙古扎鲁特旗(以下简称扎旗)乌力吉木仁苏木采访,不时可见道路两旁的草原上新开垦出来的片片农田,远远看去,就像一块块“缝”在草原上的“大补丁”,黑色的耕地与碧绿的草原形成鲜明对比。一路走来,牧民开着拖拉机在有网围栏围封的草场上耕种的情景时常可见。

  记者发现,不少草场一经开垦,土质十分疏松,在未出苗前已呈沙化趋势。凡是新开垦出来的农田,一起风便马上形成漫天扬尘。站到草原高处观望,凡是扬尘严重的地方,其下面必然是一块新垦的耕地。此外,记者在沿303国道途经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与锡林浩特市交界处时发现,靠近公路两旁也有大片草原被开垦为农田。

  记者了解到,扎鲁特旗部分牧民开荒种地的情况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牧民在自家的草场上开荒种地。乌力吉木仁苏木满都呼嘎查牧民特木日巴根等牧民告诉记者,全嘎查180多户牧民没在自家草场上开垦种地的已寥寥无几。记者在嘎查内走一圈发现,家家户户用网围栏围封起来的草场上开垦出来的耕地很多。

  一些嘎查干部无视政策将集体的机动草场转包他人开发。二轮草场承包后,大多数嘎查仍预留了一些机动草场。随着当地开垦草原种地“小气候”的形成,一些嘎查干部将部分机动草场转包给本嘎查牧户或外来人口开垦耕种。

  以造林为名开垦草原在林间耕种。一些企业主“买断”(租赁)牧民二轮草场承包的剩余年限,长期租包后进行综合投资开发利用,以治理草原生态为名在租来的草场上种树,然后将林间开垦为耕地。

  逐年开垦形成的耕地。站在乌力吉木仁河的一条大堤上,往东放眼望去,是一望无垠的农田。据当地牧民讲,1998年以前这些农田都是良好的甸子地草场,仅10余年时间,开垦面积逐年扩大,几十万亩成片的草场如今都被开垦为农田。

  据了解,扎鲁特旗草原1700万亩,近年来每年以100万亩的速度在沙化、退化,干旱、虫害、鼠害等天灾更加剧了草原生态恶化。

  草原保护面临多方压力

  记者了解到,造成牧民开垦草原的原因很多,目前保护草原面临多方面的压力。

  一是牧民生产成本增加,收入下降,生存压力大,便无序向土地要效益。扎鲁特旗乌力吉木仁苏木牧民、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胡达古拉告诉记者,政府要求禁牧舍饲,但饲草料、建棚圈、搞改良、调结构都得大投入,因此加大了牧民负担。

  二是国家惠农政策与惠牧政策不均衡吸引牧民“转产”。在“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框架和国家惠农力度不断加大的双重刺激下,种地变得有利可图,不用费多少事就可以将一部分草场变成耕地,就成了多数牧民增加收入的现实选择。

  三是嘎查干部谋利及其“示范效应”加剧牧民开垦草原。乌力吉木仁苏木满都呼嘎查崔全喜等牧民反映,全嘎查机动草场约1500亩,嘎查里一直向外转包,收入不知去向,租包者将其开垦为耕地。

  四是利益驱动导致多年来大片草场变农田。扎鲁特旗是全国有名的“杂粮杂豆之乡”。随着出口创汇增加,绿豆身价飙升,全旗绿豆种植面积从10多万亩一下扩展到60多万亩,据了解,当地绿豆价格每斤都在2-3元钱左右,且适合在山地生长。在利益驱动下,居住在山地草原的牧民纷纷开垦草场种植绿豆。

  开垦草原得不偿失亟须防范制止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副所长徐柱认为,像扎鲁特旗部分苏木乡镇这样不顾草原生态安全,以种种方式开垦草原,其违法办事换来的只是眼前的局部利益,付出的却是无法弥补的生态恶化的昂贵代价。为此,有关部门应果断采取措施制止乱垦滥开荒的破坏草原现象,对非法开垦和非法征占用草原资源的行为坚决查处、依法打击。同时开展对农牧民自行非法开垦草场的清理工作。各苏木镇党政一把手对本地区负总责,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哪个地区和部门因管理不到位出现问题的,严厉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同时,对村嘎查干部的违法谋利及助长牧民开荒的行为予以查处,对嘎查机动地严格按照国家政策预留,多余部分全部划分到牧户。

  扎鲁特旗张凤芝等干部认为,从长远来说,完善草原地区发展政策,加快制定既有利于草原生态保护又有利于草原地区农牧民增收、得实惠的长效政策是当务之急。国家应建立草原补贴制度,将支持农业的政策扩大到草原,实施种草补贴、牧草种子补贴、草原机械补贴和草原生态恢复先进县奖励等政策。要加快落实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对开展禁牧休牧、实施退牧还草的牧民给予持续的必要的经济补偿。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王欲鸣柴海亮采写)

上一页  [1] [2]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