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积极应对能源困局
中国去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时,数据证实了很多频繁遭遇断电的中国人的猜想:中国的能源需求根本就是不可持续的。
如何保持一切正常运转,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政策挑战,但政府没有逃避这个挑战,而是全力正面应对。
中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让人晕眩,过去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平均达到了10%。事实证明这种高增长相当耗费能源。据美国能源情报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数据,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的能源使用量翻了一倍多,到2035年,预计会比美国能源消费量还多出68%。但中国国内能源无法支撑这种需求。其石油天然气储备有限,70%左右的能量都依赖于污染最大的化石燃料煤炭。与此同时,中国正面临国际上要求它减少碳排放的压力。据美国能源情报署数据,这个一派红火的亚洲经济体释放的二氧化碳比美国和加拿大的排放总量还多。
中国在2009年首次做出削减碳排放量的切实承诺。当时它承诺在2020年之前将碳强度(单位GDP碳排放量)从2005年基础上削减40%到45%。
相互冲突的压力构成了一个重大政策挑战:中国必须获得足够的能源来支持强劲的增长、提高13亿人口的生活水平,同时又必须满足国际呼声限制环境影响。
这是一个巨大而紧迫的挑战,但中国政府也采取了强力应对措施。它推出了一个积极的计划,内容包括削减能源强度,分散能源使用,以及成为清洁技术的世界领跑者。
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中国气候与能源项目驻北京首席顾问沈岱波(Deborah Seligsohn)说,中国政府目前为止的努力留给了她深刻的印象。她说,他们对这件事非常认真,并很有创意地推出多个适合中国国情的项目;他们做了很多高质量的工作,但这不是说他们的工作就是完美的。
能源效率,也就是能源使用量与经济产出的比率,是中国能源战略的核心。中国将来能源和温室气体的预期削减量当中,有一半将通过它的能效计划实现。这个计划的重点是整顿、有时候直接关闭重工行业能效最低的企业。
沈岱波说,节能是中国政府最为关注的,也应该如此,这是以最低成本赢得重大胜利的机会,对日后影响重大。
在2006年至2010年底的五年规划期间,中国国内GDP能源强度降低了19.1%,仅略低于20%的目标,下一个五年规划的能源强度目标是降低16%。然而沈岱波表示,这些最容易获得的成绩中国已经取得了,而下一阶段针对一万家中小型企业的减排任务将更多是统筹协调方面的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海内外让自己的能源来源多样化。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统计,过去两年中国石油企业加大了海外投资,在全球范围内斥资逾476亿美元(345亿欧元)收购油气资产。
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智库能源研究所(Institute for Energy Research)负责人西蒙斯(Daniel Simmons)说,中国在世界各地积极寻找能源,足迹遍及非洲、亚太和美洲。
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最广为人知,但据国际能源署统计,中国最近的投资热潮中有三分之一投在了拉丁美洲。
这些投资能在多大程度上直接提高中国的能源安全目前不得而知。国际能源署表示,没有证据表明中国政府迫使其国有石油企业将一定量的石油销往中国。
但为与苏丹等诸多政府建立联系所做的投资和其它努力有助于确保中国的整体石油供应。
此外,中国政府正在国内开发一系列新的能源来源。它承诺将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增加非矿物燃料的比例,从目前的8.5%左右提高到2020年前的15%。中国政府希望借助一个雄心勃勃的核电站项目以及包括水力发电、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来实现这个目标。
世界资源研究所表示,中国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已取得了进展,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居世界之首。此外,在探索碳捕获和封存方面,中国也正在研究产业化规模的试点项目。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