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水资源 >> 正文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趋势出现历史性转折

Eedu.org.cn 作者:记者杨希伟    资讯来源:新华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2-29

    新华社武汉12月28日电(记者杨希伟)各项监测数据表明,长江流域水土流失趋势出现了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折。
    最新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显示,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相比,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由62.22万平方公里减少到53.07万平方公里,下降了14.7%。
    “这标志着长江流域水土流失趋势发生了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折,”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熊铁教授说,这也表明,作为长江流域持续时间最长、最具影响力的生态建设项目——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的治理效果发生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水土流失被专家称为长江的“头号生态问题”,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一度占土地总面积的34.6%,每年的土壤侵蚀量达24亿吨;水土流失区的居民则长期陷入水土流失与贫困交织循环的困境。
    为治理长江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国家从1989年开始实施“长治”工程,并成立了跨部门、跨地域的组织机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在委员会的统筹下,“长治”工程按照“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科学治理,逐步扩大”的原则实施,扭转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加剧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统计表明,15年来“长治”工程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以年均5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推进;共实施坡改梯970多万亩,显著改善了治理区农业生产条件,累计增产粮食50多亿公斤,有效解决了1000多万人的温饱问题;发展经济林果1400多万亩,治理区800多万人实现脱贫;治理区植被覆盖度提高到70%以上,减少土壤侵蚀量70%,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人口环境容量。如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三峡库区,每平方公里的人口环境容量增加了40人。
    熊铁教授说,被誉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工程的“长治”工程,实施15年来的中央投资达到23.32亿元,但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治理理念吸引带动了治理区居民投工投劳高达19.3亿个,从而使“长治”工程十五年来完成的累计投资达到159亿多元,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
    在“长治”工程治理区生态环境好转,当地居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同时,长江干支流的泥沙含量和河流输沙量均呈下降趋势。长江上中游交界处的宜昌水文站监测发现,来自长江上游的多年平均输沙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明显下降之势;2003年,宜昌的输沙量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已减少了八成。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嘉陵江流域经过治理,在其汇入长江处的北碚水文站的监测表明,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较治理前减少62%,河水含沙量由多年平均每立方米2.05公斤下降到0.51公斤,已低于长江泥沙含量的平均值。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