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水资源 >> 正文

中国三江源地区水源涵养功能初步恢复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8-11

    中国最大的生态保护项目——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四年来初显成效,三江源地区水源涵养功能初步恢复,向长江、黄河以及澜沧江中下游输出的水资源保持优良水质。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4000多米,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黄河总流量的49%、长江总流量的25%和澜沧江总流量的15%皆来源于此,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区,有“中华水塔”以及“亚洲水塔”的称谓。

    历史上,三江源地区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被称为生态“处女地”。但近30年来,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频繁等因素影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源涵养功能急剧减退,甚至威胁到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全流域的生态安全。2000年,中国政府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涵盖青海省4个民族自治州,涉及近70万人口。2005年1月,中国国务院批准实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规划投资75亿元对三江源地区进行综合治理。

    统计表明,工程实施前,1975—2004年时段的站点年降水量均值为478毫米,工程后2004—2007年时段的年降水量均值为506毫米,后期年降水量均值比前期增加了46毫米。2006—2008年三江源人工增雨累计增加降水172.56亿立方米,对恢复三江源区植被和增加区域径流量起到重要作用。

    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林分析说,近年来,中国投入巨资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采取人工增雨、退牧还草、以草定畜、生态移民等保护措施,有效缓解了草地退化趋势,提高了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同时,降水量增加等气候变化亦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近年来降水量增多、人工增雨和地面植被恢复的共同作用下,三江源地区水源涵养功能有所增强,突出表现在源区沼泽、湖泊面积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扩大。遥感监测显示,三江源地区大于等于一平方公里的水体为226个,总面积为5785.50平方公里,比2006年增大261.25平方公里。

    随着生态工程的稳步实施,三江源区向长江、黄河以及澜沧江中下游输出的水资源保持了优良水质。在2006年以后的监测中,三江源地区饮用水水质皆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