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荒漠化与沙尘暴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沙尘暴敲响生态警钟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沙尘暴敲响生态警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气象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19

    黑色的预警

    气象学家认为: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的沙尘暴呈加重的趋势,带来了一系列诸如土地荒漠化、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并且危及了我国北方的广大地区。

    特大沙尘暴在民间被俗称为黑风。黑风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如公元1830年,宁夏中卫及兰州一带“春三月二十八日卯时,中卫天忽昏黑,室内点灯,至午开始大明。兰州府属州县大风昼晦”的表述,无疑是一次黑风天气过程,而且我们也不难联想到《西游记》中唐僧师徒遭遇黑风怪的故事。

    气象资料的统计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级气象台站对强沙尘暴有过多次准确的记录。但是,直到1993年5月5日特强沙尘暴之后,国内大规模的研究和更深入的专门探讨才真正开始,预报和警报等业务体制开始逐步建立,也由此才有了对沙尘天气的分型以及关于沙尘暴的比较完整的定义。

    2005年,甘肃省气象局开始向全社会发布沙尘暴预警信号。分为红、橙、黄三色,其中红色信号表示未来6小时内将会出现特强沙尘暴(能见度小于50米)或者已经出现并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分类,其中凝结着无数气象科技工作者艰辛的探索和努力。“5·5”黑风之前,气象部门的业务体制之中没有沙尘暴的专门预报,只有大风预报,受科技及现代化水平和业务体制发展的限制,监测预警机制尚未建立。

    武威地区气象台的预报员刘贤回忆“5·5”黑风说:“那时候大部分人对沙尘暴的概念还很陌生,通信水平也制约着信息的传递。下午3时35分左右,沙尘暴在金昌出现之后,他和另一个预报员刘开福骑着自行车赶赴金羊乡,去通知他们大风将至的消息。回来的路上,大风扑面而至,整个天空骤然昏暗下来,别说骑自行车,想移动一步也是万分艰难。他们在一个看田人的窝棚里面躲了一个多小时。两人互相看不见对方,只有两个烟头的星火一明一灭地闪烁。直到外面的风沙之声稍显平静,才推着车子摸黑赶回了气象局。”

    这种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方式的限制与所能挽回的损失是可以想见的。大风掠过武威的时候,正好是乡间小学放学之后,田野之中纵横交错的灌渠旁,高高兴兴地走在回家路上的懵懂学童,对即将面临的厄运毫无察觉,当灾害突然袭来的时候,不少孩子被吹落渠中殒命,他们来不及也无力躲避……

    如果能够让他们早一些得到大风将至的消息,如果迟一些放学,如果……可能有很多个如果,但是最重要的可能是如果我们能够更早地预报,并且将信息最快地传达,我们将避免多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这是一个黑色的日子,因为一种苦难而让我们铭记。由此可以说,1993年是世界范围内沙尘暴研究的一个新的发端。这一年的春天,有无数的人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间看到了“5.5”黑风突袭金昌的录像片段,据说是一个正在试用新摄像设备的目击者偶然拍摄到的,后来成为沙尘暴形成机制的珍贵研究资料。

    还是这一年,兰州区域气象中心成立,全国首届沙尘暴问题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召开,国内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作为地学研究中心的兰州市,沙尘暴及其相关问题开始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时过境迁,现在沙尘暴问题早已成为普通群众及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关注的话题,对沙尘暴问题的科学认识日益加深,正在对生态建设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显示出重要的意义。去年,甘肃省气象局局长宋连春研究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随着中国气象局沙尘暴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省、市气象部门沙尘天气监测预报已纳入日常预报业务。甘肃气象部门能够利用4个沙尘暴监测站提供的资料,利用各种专业模式开展沙尘天气遥感监测及预报,并通过中国沙尘暴网站、电视天气预报、广播电台现场直播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正式发布沙尘暴预报、警报,准确率达到70%以上,在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

    宋连春说:“中国沙尘暴监测预警服务系统是一个能准确、及时监测和预警预报沙尘暴的区域性实时业务系统,将提高中国西北地区对沙尘暴天气的监测、预报和服务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沙尘暴带来的危害。”整个系统的建设将分布在甘肃、新疆、内蒙古、宁夏、陕西及环北京地区的中国沙尘暴源地、多发区、严重影响区和主要移动路径上。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沙尘暴监测信息的收集、传输,各类监测信息的加工处理和资料数据库管理,综合分析各种信息,对沙尘暴发生、发展进行预报、警报,并对沙尘暴造成的危害和综合环境影响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评估,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对策建议和决策依据。

    但是,对沙尘暴问题的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强研究员长期研究绿洲及荒漠化问题,他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沙尘暴是一种发生在沙漠和干旱沙化地带的区域性天气现象,但它的影响已波及全球,发生在中亚或中国西部的沙尘暴可以影响到东亚甚至美洲西海岸;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报告,半个世纪以来,亚洲沙尘暴的强度增加了近5倍,是全球自然灾害增多的重要方面。仅在亚洲沙尘暴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5亿美元左右。

    甘肃省的沙漠化土地面积达143000平方公里,流动沙地占49%,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和金昌等所属的20个县、市。每年沙漠前移3-5米,部分严重地区可达8-10米,近半个世纪来,因风沙压埋和风沙危害严重弃耕的土地有1270平方公里,风沙线上数百个村镇承受着被流沙掩埋的威胁。因此,河西走廊是我国北方强和特强沙尘暴的多发区。

    据统计,1995年至2000年,河西走廊出现强沙尘暴13次,狂风过后,带走地表土竟达10厘米。特别是位于河西走廊东部,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之间的民勤绿洲,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四大发源地之一,荒漠化土地占全县总面积的94.5%,北部流沙仍以平均每年8米到10米的速度前移。

    沙尘暴是荒漠化的警报

    温家宝总理曾先后5次对民勤生态问题做出重要指示,其中心就是“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现在,书写着总理指示的巨大广告牌就伫立在民勤的大地上,更像一个誓言屹立在甘肃人民心中。

    丝绸之路进入甘肃河西走廊,是由一个个绿洲的珍珠串接起来的,祁连山的雪水滋润着千里沃野。历史上丝绸之路曾经几度兴衰,如同古楼兰这样的强盛国邦早已淹没于罗布泊的烟尘之中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沙尘暴的研究不是一个孤立的课题,沙尘暴是荒漠化的警报,而荒漠化是对我们人类的警告。

    荒漠化能使一种文明消失,这个警示无疑是大自然在人类面前书写的一个巨大的惊叹号。民勤绿洲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吗?这个复杂的科学问题涉及多个科学领域,有气候、水资源、生态、人类活动、社会行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甘肃气象部门长期以来始终高度关注民勤绿洲的退化问题,密切监测着民勤绿洲的生态演化特点及趋势,并对民勤区域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民勤绿洲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

    打开EOS/MODIS卫星遥感影像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民勤周围的状况——这个石羊河下游曾经水草丰美的绿洲,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就建在这里。现在,这里是我国西北风沙线上的桥头堡,“沙压墙,羊上房”成为民勤8万多群众的生活写照。这里年均风沙日数达到139天,8级以上大风日29天,沙暴日27.1天,最大风力可达11级,“5·5”黑风和1996年的“5·30”风暴,都曾震惊全国。

    石羊河古称“谷水”,史前时代,石羊河流域曾存在大面积的终闾湖泊——猪野泽,又称休屠泽,唐朝以后称百亭海,即现在已经干涸的民勤青土湖。自西汉开拓河西以来,石羊河流域土地覆盖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以武威为中心的人类定居点向荒野蔓延,农业、工业用水量急剧增加,导致下游来水逐年减少。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双重制约下,猪野泽逐渐退缩成许多小湖,其中大多数湖泊近百年来已相继干涸消失。目前,除在民勤盆地东北部的白碱湖尚有少量积水外,其他湖泊全部销声匿迹,红崖山水库建成后成了石羊河的终端。2004年6月,由于上游连续断流,红崖山水库曾经出现过建库50年来的第一次干涸。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重塑我们的“生态伦理”
    [原创]延安生态环境建设的成
    台州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
    21世纪,生态建筑学时代
    杨文斌:使用新技术 抗衡沙尘
    [原创]推进实现“三个转变”
    中国防沙治沙:尊重自然 改善
    绿映汾河春意闹
    生态的忧患与媒介的责任
    专家会诊:今年沙尘暴为何如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