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门
- 没有文章
最新推荐
中国低碳发展区域特征与战略方向
发布日期:2010/8/1 11:26:00 作者:梁本凡 李… 出处:《中国经济》
内蒙、山西、陕西等煤炭开采加工区,要提高能源回采率,煤炭加工中的能源利用率,实行节能效益免税制度。
国内企业进行节能改造,重点节能锅炉和节能灶的推广与使用。一些能源密集、经济效益不好的产业,要主动向海外转移。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转型与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等均是低碳发展的战略重点。
全国各城市要重点抓好交通节能、建筑节能、夜景照明节能等工作。夜景照明要限制在晚11点,交通节能主要在于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减少私人小汽车出行带来的能源高消费。
5.创建可以有效降低减排成本的碳市场
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洪波博士说,排放交易天然不只应用于温室气体,但温室气体天然适合排放交易。其原因是:温室气体排放结果与减排效果在全球具有无地区差异性,无时间差异性。所以,它可以设计为一种规模极大、成本极小的金融工具,可以储存,可以进行现货与期货买卖。
和其减排措施相比,通过碳市场实现GHG减排,成本很低,效果很好。目前国内节能减排,没有让企业承担具体的量化减排指标,也没有对各行业、各地区、各企业的初始排放配额进行分配,没有建立碳市场。国内的CDM碳交易,是以国外买家为主的碳项目初级市场,其本质是远期合约交易。企业只能通过CDM来换取部分减排收入,并且受到国外机构的严格审核和限制。所以,建立碳市场,尤其是建立全球碳市场,是降低减排成本的重要方式。
6.建立并完善“碳足迹”标识和产品认证制度
建立并完善“碳足迹”标识和产品认证制,可以倡导低碳消费模式,促进企业加快低碳产品的研发,以市场需求导向,低成本引领产业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
7.加强低碳经济立法工作。
要对可再生能源法进行修改,进一步明确编制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原则和主要内容,完善规划编制、审批与备案制度,从法律上确立国家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建立电网企业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费用补偿机制,设立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要求电网企业提高吸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能力等,对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8.制定适合各地情况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一般建议的政策有:通过改革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体系; 改革资源税制度,将碳税纳入环境税范围,来部分反映传统化石能源生产和使用所导致的气候变化等外部成本。给予补贴,鼓励新能源的发展。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税收政策、补贴政策、还是减排配额政策设计,都不可过于激进,否则,不是补贴全世界,就是破坏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和就业岗位贡献力。对私人太阳能发电上网电价进行补贴,不能高于发达国家标准。一个全民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的发展中国家,用百姓的税收去补贴全世界是不对的。
结束语
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 已演变为一个国际政治问题。国际气候谈判的实质, 是分配稀缺的温室气体容量资源。帝国主义者对疆土的瓜分斗争早已结束,但对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分配的政治博弈才刚刚开始。2009年底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之所以能引爆中国低碳热,在于这次会议中,中国在气候谈判中的角色,不同于此前的任何一次。中国以非常积极主动的态度,站到了谈判桌上,从过去世界游戏规则的接受者、参与者,转变为世界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与主导者。同样,中国区域低碳发展,也存在全球利益、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激烈博弈。
中国政府要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参与国内碳减排、碳交易等游戏规则的制订与博弈。只有这样,中国的区域低碳发展,才会健康快速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