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生活 >> 综合 >> 正文

慢下来,体会渐远的“年味”

Eedu.org.cn 作者:周仕凭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2/8
摘要: 民俗的传承主要靠老一辈对年轻一代的口口相传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

周仕凭

民俗的传承主要靠老一辈对年轻一代的口口相传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然而当下,大量农村青壮年远离家乡,入企进城。春节这几天,他们奔波在迢迢回家路上,匆匆来去。而乡村的“留守者”老的老、小的小,常常也顾不上对春节民俗的传承。在“空心化”的乡村,年味和春节文化味越来越淡,有的已经“沦落”到只有吃喝玩乐。

记忆里,20世纪80年代以前,每逢春节,男主人都会买几张红纸用于写对联。而我每年节前都要为左邻右舍写上一两天的春联。写春联,没有一分钱酬劳,凭的是一腔热情和乡亲们看上你的一手好字。

参加工作后,没有了写春联的时间,但每到春节还是会忆起当年为邻居写春联的情景。2013年春节前,我发现反映环境保护的春联较少,就拟了几副。例如,经史子集讴生态,诗词歌赋颂文明,横批——美丽中国;生态美山清水秀,环境好鸟语花香,横批——生态文明;神州齐奏环保曲,大地遍开绿色花,横批——和谐中国。这几副对联发到微博后,还得到网友的大量转发。

我的老家在连云港市,受苏北和鲁南文化影响。过去,除了门上贴上下联,还要在横批下方贴上“挂廊”。在山东日照等地,则称挂廊为“过门笺”或“门吊子”。挂廊形如剪纸工艺,用五色彩纸经雕琢刀具雕琢而成,以5张为一门,可有大小,但长宽一定逢6,象征六六大顺,其内容大多为“福禄寿喜财”等镂空吉祥图案和文字。每张挂廊都是一幅喜庆吉祥千姿百态的剪纸工艺。

家乡人贴挂廊的习俗,传说和姜子牙封神相关。姜子牙封罢诸神,他的妻子也向他讨封,可是神号已满,姜太公只好封她为穷神。事后,姜子牙有些后悔:穷神若进到穷人家,这家人岂不更穷?于是他又附加了个条件,即“见破不入”,穷神不许进穷人家,只能进富人家。后来人们为阻挡穷神的脚步,逢年过节就用破纸条挂在窗户和门上,后来破纸逐渐演变成刻有各种图案和吉语的民俗符号了。

如今,这些民俗符号离我们越来越远。20年前回乡过年,还可以看到写春联和买挂廊的乡邻;10年前,偶尔也还会看到村民的门窗上贴着手写的春联,但挂廊被“省略”了;而现在,不仅贴挂廊的人家少了,春联也大多是买来的印刷品。

春节7 天假期后,村里的青壮年又要重回城里。可以说,春节传统文化的逐步消失,与当下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密切相关。如果把人类过去的历史进程比做爬、走和跑的话,工业革命之后的几百年堪称进入了“飞”的时代。

在全民皆“飞”的时代,我们是否该慢下来,仰望一下星空,想想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如若没有传统文化支撑乡村,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未来?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回归自然、传承传统的心境。我们坐进了“发展号”高速列车,很多人失去了停下来的掌控权。可事实上,只有这个社会慢下来,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5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