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呵护环境生态 共享碧水蓝天
[内容预览]
| 2010/3/9 9:41:03●迫切的发展愿望可以理解,但是不能逾越资源、环境的“红线” ●政府切实负起责任,解决好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问题 ●国家进一步强化环境法制建设,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后盾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转变发展方式,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让群众享有碧水蓝天,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一个焦点。 【关键词】如何发展 钱包鼓[阅读全文]
-
洁篪:中方将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进程
[内容预览]
| 2010/3/7 17:25:59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今日表示,中国将同各国一起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使得今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各国的努力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果,7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问题答记者问。杨洁篪指出,不但是中国一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哥本哈根会议取得了重要的积极成果。同时,大家都认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中方愿意同有关国家、组织共同努力,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阅读全文]
-
中科院"创新2050":描绘中国至2050年科技发展蓝图
[内容预览]
| 2010/3/6 15:49:50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的领导下,中科院立足当前、展望未来,面向中国现代化建设,前瞻思考人类文明进步走向,前瞻思考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前瞻思考现代化建设对科技的新要求,组织300多名高水平专家对2050年的世界、中国、科技进行了战略研究,理清其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及其实现途径。近日,这项研究成果以《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系列研究报告的形式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研[阅读全文]
-
走绿色崛起之路
[内容预览]
| 2010/3/6 9:59:16《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江西省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绿色生态环境是江西省最大的财富,江西如何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就此,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请您谈谈[阅读全文]
-
温家宝: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内容预览]
| 2010/3/5 16:28:082010年3月5日9时,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温家宝]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阅读全文]
-
我国将继续大力支持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研发
[内容预览]
| 2010/3/4 12:08:12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顾瑞珍、俞菁)记者4日从科技部获悉,我国已启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科技项目。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大力支持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研发,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从多种渠道大力支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科技工作的研究开发,仅‘十一五’期间就投入科研经费超过100亿元。”万钢指出,总体上,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力量还比较薄弱,需要处理好应[阅读全文]
-
环保部副部长潘岳:环境税已列入议事日程
[内容预览]
| 2010/3/4 7:54:53本报讯 (记者周逸梅) 昨天,环保部副部长潘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财政部、税务总局、环保部已经紧锣密鼓地将环境税问题列入议事日程。在绿色信贷方面,环保部已经向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提供了4万多条环保信息,同时向商业银行提供了13000多条污染企业的信息供其参考。潘岳表示,环保部将利用金融手段加大环保联合查处力度。除了向银行提供污染信息,在贸易方面,环保部向商务部和财政部分别提供了280余种两高(高耗能、高[阅读全文]
-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科技项目 万钢提五点具体要求
[内容预览]
| 2010/3/3 17:22:37针对科技支撑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需求,科技部组织召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科技项目启动会,动员科技界积极行动,围绕国家目标发挥好科技的作用。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万钢表示,总体上,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力量还比较薄弱,需要处理好应急集中攻关和中长期能力建设的关系,应特别重视培养和扩大国内的研究力[阅读全文]
-
秦大河出席全球气候服务框架高级别专题组会议
[内容预览]
| 2010/3/3 12:16:122月25日至26日,全球气候服务框架高级别专题组第一次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世界气象组织(WMO)总部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作为该专题组成员出席了此次会议,就并该框架的内容进行了发言。 全球气候服务框架高级别专题组是根据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宣言,由世界气象组织(WMO)秘书长考虑其专业背景、性别和区域平衡后提名,并经政府间会议批准后正式组建的。目前共包括14位成员,主要由气象、经济、能源、粮食安全、[阅读全文]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走“绿色崛起”之路
[内容预览]
| 2010/3/2 8:36:21本报北京3月1日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特色是生态,江西省决不会为了眼前的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走‘绿色崛起’之路。”在今天举行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座谈会上,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如是说。 鄱阳湖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我国惟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探索其开发、保护、治理的新经验,将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有利于保障[阅读全文]
-
发改委: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在编制
[内容预览]
| 2010/3/1 8:52:06今年将着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坚决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日前在京闭会。发展改革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透露,我国正在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据新华社电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2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将国务院办公厅转报来的发展改革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阅读全文]
-
学者:绿色经济+结构增长将为今年中国经济主旋律
[内容预览]
| 2010/3/1 8:09:01中新社北京2月28日电 今天由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09—2010年中国经济分析展望报告》认为,“绿色经济+结构增长”将是今年中国经济主旋律。这份报告指出,2010年中国经济将向生态农业、循环工业、服务产业为特征的绿色经济升级,在传统工业经济向绿色经济的结构转变中,确定性地实现效率、和谐、持续增长的目标,从此中国将走向“绿色经济+结构增长”的发展道路。该报告称,中国经济[阅读全文]
-
国内首个生物多样性研究平台向社会开放
[内容预览]
| 2010/2/25 20:38:56本报福州2月24日电 (王伯玱 陈晓 记者谢开飞 实习生宁宇)记者今天从“中国福建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研究信息平台”系统开通仪式上获悉,这一国内首个生物多样性研究信息平台即日起正式向社会开放,为广大公众提供武夷山各生物类群的信息检索、查询等服务。 该平台针对青少年开设了虚拟博物馆、科普夏令营等特色栏目,以虚拟导游的形式,展示了各类珍稀花鸟虫鱼的虚拟动画和音频视频,寓教于乐,把观众带入武夷山神秘的生物[阅读全文]
-
陈宜瑜院士荣获环保界“奥斯卡”奖
[内容预览]
| 2010/2/25 20:02:58本报讯 记者从世界自然基金会了解到,近日在英国伦敦白金汉宫举行的2009爱丁堡公爵环保奖庆典仪式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获此殊荣。爱丁堡公爵环保奖章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最高奖项,相当于环保界的“奥斯卡”奖。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亲自给陈宜瑜院士授奖,以表彰他在中国乃至世界环境保护领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爱丁堡公爵环保奖章是世界自然基金会最有声望的奖项,一般每年在全球只选择一位最为德高望重[阅读全文]
-
黄河三角洲:探索高效生态经济模式
[内容预览]
| 2010/2/22 10:33:32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意味着山东省首个区域规划上升至国家层面。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是几代山东人的愿望,我今年尽量拿出三分之一左右的精力做好开头起步工作。”在前不久举行的山东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黄河三角洲地区以黄河冲积平原和鲁北沿海地区为基础,向周边延伸扩展,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阅读全文]
-
全国5336万亩耕地受旱 云南全省性干旱历史少有
[内容预览]
| 2010/2/21 9:08:37新华网北京2月20日电 (记者姚润丰)国家防总办公室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月20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5336万亩,旱情主要分布在云南全省、贵州西南部、广西西北部、四川东部和重庆等地,山西南部、河南北部、陕西关中等地的冬麦区也发生了轻旱和部分人畜饮水困难。同时,华北大部、西北东部以及黄淮大部近40余天基本没有降水,部分冬麦区出现旱象。2009年入秋以后,我国西南大部以及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阅读全文]
-
四川农村垃圾分类 地震灾区环境更美了
[内容预览]
| 2010/2/20 15:31:37“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在“地震灾区农村垃圾处置及循环利用项目”试点地彭州市小鱼洞镇推进后,村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改变—— 本报记者 李丹 近日,记者来到彭州市小鱼洞镇江桥村。这个地处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的小村庄,如今建起了一栋栋小洋楼,还拥有了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跟住在城里一样,比以前干净多了。”67岁的村民徐堯珍很满意。 江桥村是我省“再造秀美山川—[阅读全文]
-
环保部:环境税征收已有基本考虑 三部门正研究
[内容预览]
| 2010/2/10 9:51:55历时两年多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已结束,环保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昨天联合发布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表示,关于环境税的问题,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环保部一直在进行研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考虑。《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30%,对城市空气污染影响很大。在农业源污染中,比较突出的是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阅读全文]
-
如何保障我国近海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内容预览]
| 2010/2/8 9:30:53近海生态系统是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地带,也是实现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区域,但在多种因素作用下,近年来我国近海生态系统的安全与健康状况形势不容乐观。来自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日前齐聚以“全球变化下动荡的中国近海生态系统”为主题的第362次香山科学会议,为保障我国近海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动荡的近海生态系统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苏纪兰在题为《我国近海生态系统[阅读全文]
-
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9年中国海平面公报》表明
[内容预览]
| 2010/2/5 11:47:34国家海洋局近日发布的《2009年中国海平面公报》表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2009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处于近30年高位。数据分析表明,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2.6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值。 数据分析表明,2009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分别比常年(1975~1993年平均海平面)和2008年高68毫米和8毫米。中国沿海海平面区域和时间变化特征明显,南部沿海(长江口以南[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