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振华阐述气候谈判五大立场 潘基文赞赏中国领导力
[内容预览]
| 2014/12/11 9:05:03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在利马气候大会期间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举行会谈。解振华阐述了中国及“基础四国”的五大谈判立场。潘基文对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领导力表示赞赏。 利马气候大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为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达成一份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做准备。在会谈中,解振华提出了中国及“基础四国”对2015年协议谈判的五点基本立场: 一是协议必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阅读全文]
-
2014年省区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出炉 北京居首位
[内容预览]
| 2014/12/9 8:44:052014年12月8日,“绿色发展指数系列报告发布会”在首都北京央广新媒体大厦举行。在发布会上,绿色发展指数系列报告的总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南财经大学学术顾问李晓西教授介绍了系列报告的写作背景与各自的特点,省区绿色发展水平排名显示,北京、青海、海南等位居前列,东部省份绿色发展优势明显;克拉玛依、银川、西宁等城市在绿色发展公众满意度调查中排名靠前。 李晓西指出,绿色发展指数系列[阅读全文]
-
解振华:中国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内容预览]
| 2014/12/9 8:42:42中国参加利马气候变化大会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8日表示,气候变化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积极应对。中国愿意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并大力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南南合作。 解振华当天出席了“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研讨会”,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说,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禀赋[阅读全文]
-
中国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目标
[内容预览]
| 2014/12/6 13:27:45新华网利马12月4日电(记者刘隆 赵炎)中国参加利马气候变化大会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苏伟4日在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有望在明年公布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决定的贡献”目标。 苏伟表示,中国正在对“国家自主决定的贡献”目标进行评估调查,还在准备阶段,有望在明年年初、最晚明年上半年公布。他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提出的关于碳排放强度、非化石能源比重,森林蓄积量和排放[阅读全文]
-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4年年会闭幕
[内容预览]
| 2014/12/4 15:10:12为期3天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2014年年会在完成各项议题后于今日圆满闭幕。环境保护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周生贤出席闭幕式并作总结讲话。 周生贤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本次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国合会主席张高丽出席开幕式并作题为《自觉推动绿色发展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主旨演讲。他强调,中国正在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新路,将全面创新绿色发展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优化经济结构的[阅读全文]
-
第四届中欧社会论坛巴黎开幕 聚焦全球气候治理
[内容预览]
| 2014/12/4 15:02:23以“应对气候变化,反思全球发展模式”为主题的第四届中欧社会论坛2日在法国巴黎开幕。近300位来自中欧的企业家、专家、NGO、媒体人士以及政府高级官员将在四天时间内展开对话,针对气候变暖、可持续城镇化、人类总体发展模式等气候和环境相关领域展开深入讨论,以期促进中欧民间社会共同参与全球事务,并对2014年利马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0)和2015年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上达成共识有所[阅读全文]
-
气候大会十大关键词
[内容预览]
| 2014/12/4 8:18:38新华网利马12月1日电(记者刘隆)12月1日至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10次缔约方会议将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此次大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为预计明年年底达成的新协议确定若干要素,这些要素涉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资金支持、技术转让、能力建设等方面。 记者梳理了与气候大会有关的10个关键词,以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即将到来的利马气候大会。 关键词1[阅读全文]
-
中国将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资金
[内容预览]
| 2014/12/4 8:15:50本报利马12月3日电(记者侯露露、王海林)《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次缔约方大会正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中国代表团成员、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副主任徐华清3日透露,中国政府将在原有基础上大幅度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资金。 “气候变化方面的‘南南合作’意义重大。”徐华清说,这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贡献。通过这个平台,中国将直接为最不发达国家以及小岛国应对气候变化[阅读全文]
-
著名生态学家王如松病故
[内容预览]
| 2014/11/30 23:37:2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8日发布的讣告称,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代表、著名生态学家王如松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4年11月28日0时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王如松主要从事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建设模式研究,是我国城市生态学领域的奠基者、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创建者之一。他提出了生态省、生态市等的生态建设模式[阅读全文]
-
加强环境监管执法 2016年底前全面整改违建项目
[内容预览]
| 2014/11/28 12:17:54制图:李姿阅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加强环境监管执法,推进环境质量改善。《通知》提出五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一是严格依法保护环境,推动监管执法全覆盖,有效解决环境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执法缺位问题。二是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加大惩治力度,坚决纠正执法不到位、整改不到位问题。三是积极推行“阳光执法”,严格规范和约束执法行为,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四是明确各方[阅读全文]
-
香山科学会议:建议将科学大数据纳入国家战略
[内容预览]
| 2014/11/27 12:09:26本报讯(记者甘晓)近日,香山科学会议第507次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就科学大数据研究基础设施、科研方法与模式变革、数据共享机制与趋势等前沿问题展开讨论。他们表示,大数据是国家新型战略资源,科学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为占据制高点,世界主要大国已把科学大数据纳入国家战略,并开始重点部署实施。当前,随着无所不在的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大科学装置、大规模天文望远镜等的发展,科研数据呈几何式增长态势,将科[阅读全文]
-
科学家找到人类定居青藏高原原因
[内容预览]
| 2014/11/27 12:07:06本报讯(记者刘晓倩)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考古研究团队发现,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扩散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而人类大规模永久定居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是在距今3600年前后气候开始变冷的背景下,农业技术的革新是促使人类大规模向青藏高原定居的主要原因。该成果11月21日发表在《科学》杂志。该论文通讯作者、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陈发虎、副教授董广辉等对早前发表的考古调查报告进行梳理[阅读全文]
-
中芬“科学对话”举行 聚焦教育、大气、法治
[内容预览]
| 2014/11/27 11:51:12由芬兰政府和驻华使馆主办的“科学对话”活动今日(26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与芬兰学者就教育、大气及法治等社会热点展开对话和交流。 关于教育,芬兰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的历次测试排名都很靠前,引发世界对这个只有500多万人口的北欧国家的关注。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学教授汉内莱·尼米说,老师不仅仅是学习科目的专业人士,也必须是自学方面的专家。除了激励学生,老师的主要任务还包括找出学生们学习[阅读全文]
-
国家发改委介绍推进生态环保重大工程建设等情况
[内容预览]
| 2014/11/27 11:49:4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加快推进生态环保等重大工程建设问题介绍相关情况。 据介绍,《意见》共11个部分、39条内容,其中包括进一步创新生态环保投资运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加强能源设施投资等。 “如果说,重大工程包主要是解决‘投什么’的问题,那么,《意见》则是要解决‘谁来投’、‘怎么投’的[阅读全文]
-
全国政协第七届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态势分析会召开
[内容预览]
| 2014/11/27 11:47:57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26日在京召开第七届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态势分析会,围绕油气资源发展与大气污染防治主题,为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马培华出席并讲话。 罗富和指出,“十三五”规划应重点解决“十二五”期间能源发展和大气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制定有差别的能源政策,重视分布式能源替代,加大执法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节能环保共识。 马培华提出,做好“十三五”大[阅读全文]
-
中国大力改善空气质量 2030年有望实现APEC蓝
[内容预览]
| 2014/11/25 20:57:39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4年度报告情况并答记者问。 利马会议 希望发达国家兑现大幅减排承诺 据解振华介绍,参加今年利马会议的中国代表团明天开始就陆续启程。 利马会议今年12月1日到12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是推动明年在巴黎举行的缔约方大会达成2015年气候协议的重要步骤。2015年气候协议将主要围绕着各国202[阅读全文]
-
发改委回应气候变化立法:进入起草阶段尚无时间表
[内容预览]
| 2014/11/25 20:56:24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司长苏伟今日回应气候变化立法时指出,因气候变化立法涉及多个方面,现在很难给出一个非常明确的时间表,但会着力推动这项工作,希望能够在近期一两年之内有比较大的进展,目前已经进入到了法律条文的起草阶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2014年度报告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司长苏伟就此答记者问。 苏伟表示,气候变化立法也是近几年一直在推动[阅读全文]
-
解振华:中美联合声明为气候谈判注入“正能量”
[内容预览]
| 2014/11/25 20:54:01针对日前公布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25日表示,中美联合声明向多边进程发出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即“两国在推动多边进程”,从而“为谈判注入了正能量”。 解振华当天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回答中新社记者提问时说这番话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次缔约方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第十次缔约方会议即将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今年的利马会议被认为是20[阅读全文]
-
中国近3年安排2.7亿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内容预览]
| 2014/11/25 13:54:52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今日指出,中国大力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2011年以来累计安排了2.7亿元人民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培训了近2000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官员和技术人员。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就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2014年度报告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解振华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根据公约和历次缔约方大会[阅读全文]
-
丁仲礼院士访谈:控制PM2.5污染需要最严格的标准
[内容预览]
| 2014/11/24 20:46:44PM2.5二次粒子形成示意图2014年2月21日,一场雾霾笼罩了中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以北京为代表的东部城市更是陷入重度雾霾之中,直到大约一周以后,北京的雾霾才被北风吹散,迎来了短暂的蓝天。随着雾霾天气越来越频繁地光顾中国,“PM2.5”火速成为“热词”,PM2.5颗粒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和提及,政府也开始出台更加严格的标准和措施来限制包括PM2.5颗粒在内的污染物排放。在3月份召开[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