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多项细则保障法律落地 环保法“长出”钢牙利爪

    [内容预览]

    | 2015/1/9 11:40:37
    蒋跃新绘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于元旦起实施。如何让“史上最严”环保法施展出“史上最强”的执行力?8日,环保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详解配套新环保法的多道部令,用可操作性强的细则,保障法律落地。  新年伊始,广州市环境执法部门突击检查了两家严重环境违法企业。检查发现,一家无牌无证废矿物油加工厂可能存在3处违法排污。鉴于其不具备相关资质,擅自收集、储存和处置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环保执法人员依法现场查封

    [阅读全文]

  • 专家回应“李克强之问”:新型城镇化是突破“胡焕庸线”有利契机

    [内容预览]

    | 2015/1/9 9:56:56
    编者按:      2014年11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博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指着中国地图上的“胡焕庸线”说,我国94%的人口居住在东部43%的土地上,但中西部如东部一样也需要城镇化。我们是多民族、广疆域的国家,要研究如何打破这个规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让中西部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分享现代化。2015年1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的文章《新

    [阅读全文]

  • 64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披露 确定五大任务

    [内容预览]

    | 2015/1/9 9:40:03
    2014年9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会议确定新型城镇化建设从省、市、县、镇不同层级、东中西不同区域共62个地方开展试点,并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  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正式启动。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在系统内部联合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已确定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阅读全文]

  • 两院院士路甬祥:中国城镇化道路要坚持“五个必须”

    [内容预览]

    | 2015/1/8 10:30:27
     路甬祥■本报记者 彭科峰“今后二三十年,城镇化将继续是带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创业就业、改善民生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战略选择和重要动力。”在日前举办的“中国城市发展市长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路甬祥这样表示。路甬祥指出,经历数千年农业文明的进化以及250余年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后,进入新世纪,信息网络技术创新与应用突飞猛进,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存发展方式,“人类

    [阅读全文]

  • 中国谋划破解农业生态环境困局 在浙江建试点

    [内容预览]

    | 2015/1/7 14:39:54
    中国农业部6日表示,将与浙江省共同推进浙江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建设,并将在全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这些年来,中国化肥、农药用量相当大,生产和使用量都是世界第一。但是化肥、农药的利用率比世界发达国家却低15%到20%左右,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在农业部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由于化肥、农药等大量使用以及密集耕作,水体污染、土壤质量下降问

    [阅读全文]

  • 三部门:环境公益诉讼法院可判被告修复生态环境

    [内容预览]

    | 2015/1/7 14:38:59
    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关于贯彻实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通知,通知强调,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被告自行组织修复生态环境,可以委托第三方修复生态环境,必要时也可以商请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共同组织修复生态环境。  通知指出,人民法院受理和审理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可根据案件需要向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查询或者核实社会组织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住所、成立时间、宗旨、业

    [阅读全文]

  • 实现1控2减3基本 5年后化肥农药用量有望零增长

    [内容预览]

    | 2015/1/7 14:37:57
    在今天举行的农业部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我国农业要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即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化肥、农药用量实现零增长;基本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实现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及废弃农膜有效回收处理。  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唐珂说,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居世界第一,但其利用率比

    [阅读全文]

  • 最高法发布环境公益诉讼司法解释:不受地域限制

    [内容预览]

    | 2015/1/7 9:10:00
    近年来,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事件频繁发生,部分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出现严重退化,但由于大气、水等环境因素所具有的公共产品属性以及缺乏传统法意义上的直接受害人,相应的法律规定并不明确,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屡屡被挡在司法救济大门之外。  昨天,最高法发布《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明确规定社会组织可跨行政区域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以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此外,老百姓

    [阅读全文]

  • 社会组织可提起环境污染诉讼

    [内容预览]

    | 2015/1/7 8:34:44
    立案受理难、证据收集难、判决执行难……环保公益诉讼“有法可依”但“有法难依”的窘境有望缓解。昨天,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社会组织可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可跨行政区划管辖,同一污染环境行为的个人私益诉讼可搭公益诉讼便车。该司法解释今起施行。定主体社会组织可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第一、二条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

    [阅读全文]

  • 社会组织可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内容预览]

    | 2015/1/7 8:28:47
    本报北京1月6日讯 记者周斌 最高人民法院6日发布《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司法解释明确,社会组织可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该司法解释于2015年1月7日起施行。  据介绍,近年来,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事件在我国频繁发生,部分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出现严重退化。由于大气、水等环境因素所具有的公共产品属性以及缺乏传统法意义上的直接受害人,且相应的法律规定不明确,导致环境民事公益

    [阅读全文]

  • 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明确主体资格 环保公益诉讼更趋规范

    [内容预览]

    | 2015/1/7 8:27:30
    经济日报北京1月7日讯 (记者 李万祥) 为正确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最高法院6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司法解释,在设区的市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可依法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该司法解释自2015年1月7日起施行。  原告资格是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核心问题。1日起施行的新环保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社会组织

    [阅读全文]

  •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可跨行政区划管辖

    [内容预览]

    | 2015/1/7 7:59:10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今日表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可跨行政区划管辖。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辖区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实际情况,在辖区内确定部分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区域由高级人民法院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 

    [阅读全文]

  • 专家谈智慧城市建设:政府企业市民同唱一台戏

    [内容预览]

    | 2015/1/6 11:11:40
    本报记者 彭科峰智慧城市正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上,与会专家宣布,2015年,全国地级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将全面完成。当前我国所有地级市已全部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并逐步向智慧城市转型升级。据测算,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直接拉动地理信息产业产值300多亿元。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人口、灾害、安全监管等问题日益严峻,因此,智慧城市建设成为热点。

    [阅读全文]

  • 中国极地科考机器人兵团亮相南极内陆

    [内容预览]

    | 2015/1/5 21:39:04
    新华网南极中山站1月4日电(记者白阳)天空中,携带精密测绘仪器的飞行机器人呼啸而过,自动拍摄下一幅幅高清冰川照片;地面上,漫游机器人威风凛凛地前进着,探冰雷达不断扫描着几千米的冰下情况……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情节,而是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极地机器人团队的作业场景。在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中,由固定翼飞行机器人、旋翼飞行机器人和冰盖漫游机器人3员“大将”组成的机器人兵团承担着中山站附近两处内陆冰盖的探测

    [阅读全文]

  • 我国将把18亿亩天然林全部纳入保护范围

    [内容预览]

    | 2015/1/5 15:31:19
    记者从5日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上获悉,我国将进一步扩大天然林保护实施范围,争取把全国18亿亩天然林全部保护起来。  天然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精华,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共有18.28亿亩天然林。1998年以来,我国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9.17亿亩天然林纳入工程范围,占全国天然林的50.2%。  

    [阅读全文]

  • 记中科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

    [内容预览]

    | 2015/1/5 14:47:06
    本报记者 王晨绯太湖的冬季阴冷而潮湿,却挡不住络绎不绝的学习、考察团。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就湖泊水生态系统的观测及研究专程赴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以下简称太湖站)取经。扬帆起航太湖位于世界著名湖群之一 —长江中下游湖群的下游,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流域面积3.7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集中。这里河网密布,有140 多条河流出入,水滞留时间300天左右。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水

    [阅读全文]

  • 新《环保法》上岗引出三关键词:参与 诉讼 执法

    [内容预览]

    | 2015/1/5 11:05:17
    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正式开始施行。这个被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常纪文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会给未来我国的环保实践带来哪些变化?   关键词一:参与  “新《环保法》与旧版最大的不同,就是专门增加了一章——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通过保障广大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引导普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环保执法工作。”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说。  “环保举报热线”1236

    [阅读全文]

  • 世界首列超级电容有轨电车投入试运营

    [内容预览]

    | 2015/1/5 7:24:45
    科学网讯(记者 成舸 通讯员 颜常青 刘天胜)2014年12月31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广州海珠有轨电车示范线正式开通,众多广州市民试乘上世界首列采用超级电容的储能式100%低地板有轨电车,与广州市长陈建华、中国南车总裁刘化龙等一道体验了这一名副其实的“中国创造”。据了解,这种看上去既不像“火车”又不像“汽车”的有轨电车,其实是一种由我国首创的新型城市交通工具。它穿梭于城市间,运行在地面上,仿佛传

    [阅读全文]

  • 创新2014:“全面深化改革”引领科技新跨越

    [内容预览]

    | 2015/1/4 9:29:32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这个振聋发聩的论断,是中国在30多年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中得出的基本经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成为全民族奋进的行动指南,开启了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大幕,而刚刚过去的2014年无疑是全面

    [阅读全文]

  • 华北黄淮等地有雾霾 冷空气将影响北方和中东部

    [内容预览]

    | 2015/1/4 9:22:59
    中央气象台预计,4日,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静稳天气维持,部分地区有轻-中度霾,局地有重度霾。四川盆地雾、霾天气持续,部分地区有轻-中度霾,局地有大雾。5日起,受冷空气影响,上述地区雾、霾天气自北向南逐渐减弱消散。中央气象台1月4日06时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  5~7日,较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北方和中东部地区,大部地区气温下降5~9℃,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华北北部等地降温幅度有10~14℃,长

    [阅读全文]

9379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