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外动态
 
  • 6月14日《自然》杂志精选

    [内容预览]

    | 2012/6/18 9:16:00
     封面故事: “人类微生物组项目”发表首批研究成果 本期封面图片受到科学艺术家Joana Ricou原创画作的启发。“人类微生物组项目”(HMP)的目标是,对在人体中存在,并在疾病及健康状态下与人体互动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定性。在本期《自然》上的两篇文章论文中,HMP联盟发表了5个人体区域中微生物群落的有机体组成和功能组成在人口尺度上的首批详细结果。配发的一篇文章对这些最初结果进行

    [阅读全文]

  • 把“绿色电站”搬回家

    [内容预览]

    | 2012/6/14 5:26:40
    研究人员采用的微通道设计工艺    风力发电没有条件,太阳能电池效率太低,燃油发电机太不环保……如果这些能源都无法满足你的需求,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日前开发出一种高效率的小规模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能源转化效率可达57%,其试验系统可产生2千瓦的电力,非常适合家庭使用。加之其高效环保

    [阅读全文]

  • 俄叶尼塞河流域生态系统科学考察活动启动

    [内容预览]

    | 2012/6/14 4:18:25
    新华网伊尔库茨克6月11日电(报道员逯凤勤)俄塔社10日报道说,俄罗斯叶尼塞河流域生态系统科学考察活动当日启动,俄西伯利亚联邦大学的18位科学家组成的考察组将对叶尼塞河流域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考察。  据悉,此次考察目的是研究西伯利亚森林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预测人类活动对当地的影响。考察和相关研究项目包括叶尼塞河地区的土壤、空气、森林、叶尼塞河本身及其支流等状况。考察活动计划于7月4日前完成。 

    [阅读全文]

  • 动物细胞内构建出生物数字电路

    [内容预览]

    | 2012/6/10 4:40:38
    忘掉智能手机吧,智能手臂不是更酷么?有朝一日,能够进行简单运算的人体细胞会被植入你的体内,作为生物计算机来为你诊断疾病、管理药物或是搭建生物电子界面等。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马丁·富塞内格尔及其同事就朝这个梦想迈进了一大步。据《新科学家》网站6月6日报道,瑞士科研人员在两套胚胎肾细胞内,制成了两种关键的生物数字电路:半加器和半减器,它们能分别加上或减去两个二进制数。这是迄今为止制成的最复杂

    [阅读全文]

  • 6月7日《自然》杂志精选

    [内容预览]

    | 2012/6/8 22:59:29
    预测全球变化的生物学影响 对生物圈将会怎样响应于人类活动而变化的大部分预测都植根于预测轨迹。这样的模型倾向于不去预测临界变化或临界点,虽说最近的研究工作表明这些情况发生的概率很高。而且,在地方尺度上,当过了临界阈限时,生态系统已知会在不同状态之间突然变化。这些作者们对生态学和古生物学各个方面证明这样一种转变在整个生物圈的尺度上正在逼近的证据进行了评估,他们接着提出了关于生物学预测工作可以

    [阅读全文]

  • 日本开发吸收放射性铯的建筑材料"沸石钙灰浆"

    [内容预览]

    | 2012/6/7 22:35:04
    日本近畿大学日前宣布,其兼职讲师森村毅等人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出含有矿物沸石的建筑材料——“沸石钙灰浆”。这种灰浆在凝固后能最大限度地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放射性铯,有望用于建造存储放射性污染物的设施或者净化污水的过滤器。  沸石的微小孔洞具有吸附性,能够吸收放射性铯。在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中,曾用这种材料处理污水。混有沸石的灰浆以前被作为具有防臭功能的建筑材料使用,在此次开发中,研究者通过添加钙离子水

    [阅读全文]

  • 研究发现两种基因曾将人类推向灭绝边缘

    [内容预览]

    | 2012/6/7 11:07:55
    日前,科学家发现了曾使人类遭受重大打击的细菌疾病病因,即某种细菌改变了人体内的两种免疫系统基因。通过对这两种基因的研究,研究人员对人类进化有了进一步了解。 大约10万年前,人类曾处于灭绝的边缘。在非洲,人类数量开始低于1万。但是,在随后漫长的时间里,人类却在世界范围内不断繁衍。新的遗传证据显示,促使人类进入瓶颈期的是一种大规模流行病,这种病症由细菌引起。这种细菌会影响两种免疫系统基因,让

    [阅读全文]

  • 欧盟开发利用微生物菌群降解有毒化学污染物质

    [内容预览]

    | 2012/6/7 10:56:44
    化学污染物质对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造成了的严重的威胁及危害。其中,卤代化合物(Halogenated Compounds)是现代经济社会中最大量存在的环境化学污染物质之一,主要来自人类广泛使用的杀虫剂、化学溶剂和化工产品等。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资助支持的,由德国科研人员领导的欧盟多个成员国科研人员参与的“Ispadehal”研究团队,研究开发的利用新型微生物修复技术,努力克服卤代

    [阅读全文]

  • 新型砷污染检测技术成本低廉且方便易用

    [内容预览]

    | 2012/6/5 22:49:22
     许多地方的饮水安全都受到砷污染影响,英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为此开发出一种新型砷污染检测技术,它与传统技术相比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并且检测成本非常低廉。 英国剑桥大学日前发布公告说,该校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对人和环境无害的枯草杆菌开发出了这种生物检测技术。这种细菌对砷敏感,在含砷浓度不同的水中会有不同生理反应。研究人员根据这个特点对它进行了基因改造,加上了一些可以使细菌产生色素的基因

    [阅读全文]

  • 5月31日《自然》杂志精选

    [内容预览]

    | 2012/6/1 12:47:11
     小鼠的心脏组织再生 以前曾有研究表明,在试管中,三个转录因子的一个组合可直接将心肌成纤维细胞重新编程为“心肌细胞样细胞”(驱动心跳的细胞),Deepak Srivastava及其同事现在将这种方法用在了活体中。通过用一种逆转录酶病毒来向成年小鼠的心脏直接输送转录因子,他们演示了非肌细胞向诱导的心肌细胞的转化。心脏功能得到改善,有受损组织的区域收缩。多功能“肽胸腺素β4”(它能

    [阅读全文]

  • 科学家首次公布西红柿基因组

    [内容预览]

    | 2012/5/31 22:24:50
     西红柿又名番茄、洋柿子、狼桃、番李子、金橘……这种最初被视为有毒物的蔬菜,至今已经在我们日常饭桌上十分常见了,但是对于这种植物的遗传机制,科学家们了解的还并不是很多。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中科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近期发表文章“The tomato genome sequenc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fleshy fruit evolu

    [阅读全文]

  • 欧洲科学家研发出可监测水污染的机器鱼

    [内容预览]

    | 2012/5/30 12:32:48
    浅滩机器鱼,一种最新型的污染监控系统。  日前,由欧洲科学家研制出的一种可增强污染探测的机器鱼在西班牙北部的希洪港口下水进行实地测试。  研发者希望这项新的技术能够将人们用于监测海水污染的时间从星期缩短到秒,这项新产品主要卖给港口负责人、水利公司、水族馆以及任何对检测水质有兴趣的个人或者组织。  研发人员称,这种产品还可以用于清理漏油,检测地下水安全性,驾驶监控以及海上搜救工作。  机器鱼身长1.

    [阅读全文]

  • 自然子刊综览

    [内容预览]

    | 2012/5/30 5:59:25
    《自然—纳米技术》  量子点所含重金属大部分会残留在动物体内  量子点通常用于生物医药研究中的成像和传感,但由于其中一些组分含有重金属,量子点的毒性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据日前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上的一项初步研究显示,在科学家将含有重金属的量子点注入一些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内后,实验动物虽未出现急性中毒反应,但是化学分析显示,注射后经过90天,动物体内肝、脾和肾中仍有大部分注射剂量残留。而要想了解这

    [阅读全文]

  • 五大海洋新科技探析:太阳能快艇征服全球

    [内容预览]

    | 2012/5/29 12:44:46
    新视野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2/3以上,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动力资源和空间资源,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人类对海洋的重视,海洋科技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涌现出了很多新兴科技。那么,海洋科技领域的下一个大事件将是什么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听取了来自纳米技术、材料学、网络基础设施、能源、机器人、传感学以及海洋学等领域的专家们的意见,为我们列出了如下

    [阅读全文]

  • 美预测大西洋今年将有1到3场强飓风

    [内容预览]

    | 2012/5/28 11:45:06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下属的气候预测中心5月24日发布展望报告说,2012年大西洋飓风季预计将形成9到15场热带风暴,其中4到8场将演变为飓风,1到3场将形成强飓风。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与最近几年相比,今年的大西洋飓风季不太活跃,但常受飓风侵袭地区的居民仍应未雨绸缪。 大西洋飓风季正式开始日期是6月1日,结束日期为11月30日,其中8月至10月为飓风活动高峰期。本月19日,形成于

    [阅读全文]

  • 5月18日《科学》杂志精选

    [内容预览]

    | 2012/5/28 11:41:11
    勉强活着的深海微生物 深埋于海底的有8600万年之久的红色粘土中的细菌是靠着极其微量的氧气存活的。一项新的研究报告说,这些微生物所用的氧气是如此的少,它们仅勉强能算作是有生命。地球的单细胞生物中大概有90%是被埋在海床下生活着的。由于这些微生物是以如此的慢动作生活,因此科学家们要等1000年才能注意到深海微生物所发生的任何变化。但是,研究人员能够利用一个已经在太平洋海床之下进行了8600

    [阅读全文]

  • 5月24日《自然》杂志精选

    [内容预览]

    | 2012/5/25 11:09:34
     所有生命形式在生物节律方面的共同特点 大部分活生物都有一个将它们的代谢与24小时的昼夜循环联系起来的生物钟。“时钟基因”已在很多生物中得到研究,而且根据它们的种类,人们认为,每个生物钟都是独立演化的。但也有一个统一因素:研究人员已在人的红细胞和藻类中发现了一个非转录形式的节律振荡,即“过氧化物还原酶蛋白”的还原周期。这项研究表明,这些氧化还原周期在包括细菌、古生菌和真核生物在

    [阅读全文]

  • 西班牙用机器鱼搜寻海水水质污染 改善监测情况

    [内容预览]

    | 2012/5/25 9:30:17
    综合国外媒体报道,一批旨在搜寻水质污染、改善监测情况的机器鱼22日在西班牙北部港口城市希洪开始 “服役”,它们的主要任务是检测水质的污染状况,将污染地点报告给相关部门。  这种机器鱼体积较大,长约5英尺(约为1.5米),它们将会对港口的海水进行采样,持续检测水质的污染状况,帮助相关政府部门及时快速地追踪到污染泄漏源或非法倾倒的污染物。  据悉,这些机器鱼使用微电极阵列系统探测多种污染物,目前它们可

    [阅读全文]

  • 欧盟环境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成效显著

    [内容预览]

    | 2012/5/22 11:33:28
    根据欧盟建设欧洲空间信息服务基础设施(INSPIRE)2007/2/EC指令,结合现代信息通讯技术(ICT)和互联网技术的欧盟环境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于2007年5月在欧盟27个成员国范围内正式启动。欧盟通过平台建设,旨在强化欧盟成员国之间空间和环境基本信息数据的成果共享,保证数据在成员国和国际社会之间的相互兼容和相互可利用。指令规定的共同执行条例(IRs)对部分特定的基本指标体系,如元数据

    [阅读全文]

  • 5月11日《科学》杂志精选

    [内容预览]

    | 2012/5/21 9:51:52
     开普勒未觉察到的行星 对由开普勒飞船——该飞船一直在对大约15 万颗恒星的亮度进行监测并搜寻行星在它们前面经过的证据——提供的数据所作的一项分析使得行星数量至少又多了一颗,这颗行星原先没有被开普勒团队发现。David Nesvorny及其同事曾经一直在对一颗恒星周围的由开普勒飞船发现的一颗叫做KOI-872的可能的行星的凌星或围绕恒星的路径进行监测,他们注意到了其凌星时间有某

    [阅读全文]

1723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