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曲藏羚羊数量翻番逾十二万只
[内容预览]
| 2010/6/20 12:23:41全地区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7个,保护面积达23.6万平方公里 本报拉萨6月18日讯 (记者 马志德) 那曲地区行署专员谭永寿18日在全区林业工作会议上介绍说,那曲地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呈现出显著恢复态势,藏羚羊由保护前的6万多只恢复到12万多只。 “我地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呈现出显著的恢复态势,藏羚羊由保护前的6万多只恢复到12万多只,野牦牛由保护前的6000多头恢复到9000多头,藏野驴由保护[阅读全文]
-
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国家一级鸟类大鸨繁殖
[内容预览]
| 2010/6/20 12:22:246月13日,保护区工作人员在野外鸟类监测时发现了2只大鸨正在进行产卵繁殖,这是继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后发现的又一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在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繁殖。共发大鸨巢2处,大鸨卵5枚,繁殖巢穴位于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西部的草原上。 大鸨(Otis tarda)又名地鵏,大鸨分布很广,但在世界范围内的种群数量都普遍处于下降趋势,从2010年“首届中国大鸨保护国际研讨会”获得的最新数据:全球大鸨数量[阅读全文]
-
中国第六次野外放归6条扬子鳄
[内容预览]
| 2010/6/20 12:21:38新华网合肥6月18日电(记者王立武)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日前在郎溪县高井庙保护区放归扬子鳄。据悉,这是中国今年第六次对扬子鳄实施野外放归,郎溪县高井庙保护区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的扬子鳄野外放归地。 本次共放归6条成年扬子鳄,为7至9岁龄。2006年起,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始在郎溪县高井庙保护区正式实施野外放归,截至目前,共野外放归成年扬子鳄36条。专家野外查看发现,放生的扬子鳄[阅读全文]
-
国际组织发布“2010北极生物多样性趋势报告”
[内容预览]
| 2010/6/20 10:46:53北极理事会主席拉尔斯·默勒27日代表北极理事会及北极动植物保护组织在哥本哈根正式发布了“2010北极生物多样性趋势报告”。 报告共分析了22项指标,总结了北极地区生物多样性变化的趋势,全面分析了北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报告的结论是,气候变化是促使北极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的最深远和最重大的推动力。此[阅读全文]
-
武汉动物园成为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
[内容预览]
| 2010/6/20 10:33:08荆楚网消息(通讯员何志华、付汉明)6月11日上午,湖北省林业局和武汉市园林局领导为刚刚被命名为“全国野生动植物科普教育基地”的武汉动物园揭牌。出席该仪式的还有武汉大学动物专家及100余名中小学生代表。 经湖北省、武汉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认真组织推荐,武汉动物园申报,中国动植物保护协会历经四年考查后,武汉动物园成为湖北省唯一的第二批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这是该园长期坚持公益性,积极开展青少年[阅读全文]
-
中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稳中有增
[内容预览]
| 2010/6/20 10:30:34新华网上海6月6日电(记者吴宇 岳连国)国家林业局5日在上海世博园宣布,目前,中国已建立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250多处,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基地450多处,收集了600多种、19万份濒危野生动物基因样本。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在中国呈现出稳中有增的可喜局面。 在5日此间举行的与绿色中国共成长暨世界自然基金会[阅读全文]
-
植物中的活化石红豆杉重获生机
[内容预览]
| 2010/6/16 9:44:38资料图:江西靖安县林业部门对森林进行普查时发现该县中源乡一带有大片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树种 红豆杉,其中树龄最大的在千年以上。据测算,这片野生红豆杉群面积达2000余亩,总数量在10万株以上。 新华社记者宋振平摄 新华网广州6月16日电(记者 刘彦武 吴涛)眼下,在广东南岭,一株株红豆杉从断了的枝干上长出新的枝叶,状如簇簇“棉包”,生机盎然。而两年前,它们在南中国罕见的冰雪灾害中遭受了几乎是毁灭性的[阅读全文]
-
西藏开展“高原利剑”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纪实
[内容预览]
| 2010/6/15 10:21:02核心提示 80年代中后期,大量非法淘金者涌入羌塘草原,由于食物短缺,他们开始猎杀野生动物。 官兵们正要过去检查,只听“啪”的一声枪响,子弹从战士耳边飞过,枪声就是盗猎分子心虚的回答。 一只猞猁跑到牧区搞破坏,[阅读全文]
-
我国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有望被遏制
[内容预览]
| 2010/6/4 17:02:546月2日召开的“2010年全国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视频会议”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透露,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近期将被批准发布。据《计划》,到2015年,力争使我国重要区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到2020年,努力使生物多样性丧失与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到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 “生物多样性很可能成为继气候变化后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又一国际博弈新热点。”[阅读全文]
-
赠澳大熊猫"蜀祥""奇妙"在成都的幸福生活
[内容预览]
| 2010/6/4 16:34:153日上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别墅2号馆里,赠澳大熊猫“蜀祥”和“奇妙”两个小家伙一起床便开始了“晨练”。它们俩扭在一起,滚来滚去,正玩得忘情。饲养员陈敏带着洗净的新鲜竹子来到圈舍,看到这两个大熊猫宝宝又玩在一起,她微笑着说:“你们两个感情还真好呢!过来吃饭喽!” 不知是听到了饲养员的声音,还是[阅读全文]
-
种群逐年壮大 大熊猫仍未摘掉濒危帽子
[内容预览]
| 2010/6/3 8:09:14全球首个“大熊猫野放研究中心”日前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开建,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熊猫保护权威专家、保护组织代表汇聚四川,作为国际濒危物种——大熊猫的生存状态再次引起人们关注。 在2009年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年会上,一组数据表示,目前,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已达294只,接近圈养种群300只的预期目标。但专家们表示,这并非表示大熊猫摘掉了濒危的帽子。 “大熊猫依然是国际濒危物种。”据中国大熊猫繁育技术[阅读全文]
-
中国最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灾后重建 基本完成
[内容预览]
| 2010/6/1 13:35:11记者近日从(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经过两年建设,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灾后重建工作基本完成。目前,林区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和6个保护站维修加固全部完成,受损林木实现了恢复性生长,保护区内,大熊猫活动频繁,大熊猫食用竹生长良好,金丝猴、羚牛等其他伴生动物活动正常。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阅读全文]
-
朱鹮异地野化放飞成功
[内容预览]
| 2010/5/30 7:47:465月28日,一只朱鹮在宁陕朱鹮野化放飞基地附近的山间飞翔。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摄 5月28日14时39分,“父亲”(左)接班,“母亲”准备离开。 近日,陕西省宁陕县实施异地野化放飞的朱鹮成功繁殖出三只子二代幼鸟。据陕西省林业部门专家介绍,这标志着中国2007年以来实施的朱鹮首次异地野化放飞取得成功。 这三只幼鸟分别于5月19日、21日、23日出壳,它们的“父亲”是2008年在宁陕县城[阅读全文]
-
全球首个大熊猫野放研究中心正式开建
[内容预览]
| 2010/5/29 22:38:273月10日,一只世博大熊猫享用完鲜嫩竹笋后小憩。新华社记者 凡军 摄 新华社记者孙阳 全球首个“大熊猫野放研究中心”29日在四川省都江堰正式开建,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熊猫保护专家、保护组织代表参加了野放中心的奠基仪式。 “大熊猫野放研究中心”位于都江堰市玉堂镇马家沟,占地2023亩,预计投资1.6亿元,3至5年内建成。野放中心初步设计从外向内依次为后勤工作配套区、科研教育体验区、野外救护检疫区[阅读全文]
-
中国野生动物令人忧心 5万物种1/3面临灭绝
[内容预览]
| 2010/5/27 15:06:27虎妈妈和6只虎仔在东北虎林园虎舍内休憩。资料图片 新华社刘彬摄 今年5月初,联合国环境署提出报告:《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8年前定下的目标——“2010年大幅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没有达成。被评估的5万个物种中,如今三分之一以上面临灭绝。 如此背景下,今天在北京召开的科博会“中国[阅读全文]
-
关注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中国大鸨仅存数千只
[内容预览]
| 2010/5/26 7:52:22武明录/摄 世界珍稀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鸨在中国仅有数千只,且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分布区退缩、种群数量下降和栖息地破碎化严重,是大鸨面临的三大威胁。 近日在北京林业大学召开的“首届中国大鸨保护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俄罗斯、美国、西班牙、英国的代表和中国专家共商大鸨濒危机制及其保护措施。 &n[阅读全文]
-
千种动植物基因组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
[内容预览]
| 2010/5/25 9:59:13“千种动植物基因组计划”在重要物种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和巨型基因组数据库构建上取得阶段性进展。5月13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召开“千种动植物基因组计划一期成果”新闻发布会称,该计划将加速全球基因组学研究水平的发展,促进基因组学技术相关产业的发展。 据项目负责人尹烨介绍,华大基因从2009年开始筹划该计划,今年1月正式宣布启动。“千种”预计在未来两年内破译千种具有重要经济和科研价值的动植物物种基因组,[阅读全文]
-
中国野化放飞人工朱鹮 野外成功繁育出三只幼鸟
[内容预览]
| 2010/5/25 9:10:29中新社西安五月一日电(记者冽玮)经过近一年的野外跟踪观察,二00七年五月三十一日在秦岭深处野化放飞的人工繁育朱鹮,近日成功孵化出三只幼鸟,标志着中国对濒危鸟类朱鹮实施的首次野化放飞初步取得成功。 朱鹮又称朱鹭、日本凤头,属中等体型涉禽,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鸟类之一,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属国家[阅读全文]
-
“海归”大熊猫“美兰”家乡生活安逸 体重增加
[内容预览]
| 2010/5/24 18:38:38新华网成都5月24日专电(记者孙阳)经过三个多月的时间,从美国归来的大熊猫“美兰”充分适应并深深喜爱上了家乡成都。安逸的生活让这位“小美女”的体重也有所增加。 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熊猫户外活动馆,“美兰”安静地坐在角落里。它的饲养员陈敏手里拿着刚切好的苹果,冲它喊道:“‘美兰’!‘美兰’!过来吃果果喽!”“美兰”看了看饲养员,起身,慢慢地走过来。陈敏笑着说:“‘美兰’这个女娃娃性格温顺得很[阅读全文]
-
黄河口东方白鹳又添新丁
[内容预览]
| 2010/5/24 16:43:155月,笔者在黄河入海口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世界易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不仅在此“安家落户”,而且众多东方白鹳哺育着新生雏鸟,成为黄河入海口自然保护区一道独特的风景。 据了解,东方白鹳原来在我国东北、俄罗斯远东、朝鲜和日本等地繁殖,繁殖期为4—6月,通常在每年的3月初至3月中旬到达繁殖地,3月下旬开始分散成对、营巢,产卵时间正常在3月末至4月初。东方白鹳对繁殖地要求很高,需要湿地面积辽[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