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环经济为甘肃发展增添活力
[内容预览]
| 2012/4/9 10:57:52本报记者牛彦君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正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绿色,低碳,循环,正成为人类的共识。 过去五年来,省委、省政府立足甘肃实际,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摆脱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传统工业增长方式,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开始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解决甘肃发展不足矛盾,实现转型跨越、富民兴陇战略的关键着力点。[阅读全文]
-
甘肃打造绿色节能电网
[内容预览]
| 2012/3/30 5:36:35资料图 德班世界气候大会落幕,环境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对于甘肃来说,“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的工业特征,节能减排面临巨大考验。 近年来,国家电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在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同时,服务当地生态建设,全面开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电网新局面,为甘肃省建设新能源大省、循环经济示范省做出了巨大努力。 甘肃的大工业用电占全省用电量的70%以上,而高耗能用电则占大工业电量的70%以上。[阅读全文]
-
兰州大气污染被列入环保部联防联控规划重点市
[内容预览]
| 2012/3/26 11:23:54中广网兰州3月26日消息 昨日,记者在兰州市环保局获悉,近日环保部在全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座谈会上宣布,将兰州市列入《“十二五”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兰州市大力支持。 目前,该规划区域为“三区十群”,即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及辽宁中部、山东半岛、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陕西关中、山西中北部、新疆乌鲁木齐、兰州白银城市群等13个重点区域,涉及[阅读全文]
-
大力支持我省建节水型社会
[内容预览]
| 2012/3/14 4:32:21商报讯 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才能有效解决水资源难题,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协副主席张景辉向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大力支持甘肃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建议》。 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甘肃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自2001年以来,我省先后有张掖、敦煌等市被列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省上又确定了43个县区作为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践证明,推进节水型社会建[阅读全文]
-
甘肃舟曲重建突出生态建设 春季掀起义务植树热
[内容预览]
| 2012/3/14 4:05:28为加快甘肃舟曲生态修复恢复进程,舟曲县今年计划春季完成32万株义务植树任务。图为植树节的12日这天,当地掀起义务植树热。冯晓宏 摄 为加快甘肃舟曲生态修复恢复进程,舟曲县今年计划春季完成32万株义务植树任务。图为植树节的12日这天,当地掀起义务植树热。冯晓宏 摄 中新网兰州3月13日电 (冯晓宏 崔琳)栽树填土、浇水整垄……13日,记者在甘肃舟曲老城区三眼峪、罗家峪排导渠的两边看到,多种经济林[阅读全文]
-
甘肃去年冬季低温沙尘天气致局地受灾
[内容预览]
| 2012/3/13 4:33:35中新网兰州3月12日电 (记者 冯志军)记者12日从西北区域气候中心获悉,在甘肃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虽然大风沙尘天气少,但河西个别地方受灾。同时,季内出现降温降雪天气过程,对交通运输及民众的出行带来不便,甘南个别地方受灾。 据了解,隆冬低温对甘肃农牧业、设施农业、能源、交通运输、旅游及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季内河西部分地区出现了寒潮和强降温天气过程。甘肃玛曲县2月中旬曾遭遇持续降雪天气,气温[阅读全文]
-
兰州绿化未来的智慧选择
[内容预览]
| 2012/3/12 11:15:40据兰州日报报道 (记者 韩成斌 实习生 代燕娇)一年“3·12”。关于植树节和绿色的话题再一次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适逢“植树节”到来,本报记者深入我市园林绿化部门进行采访,让公众了解我市园林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兰州生态建设的方向,期望唤醒更多的人爱绿护绿的意识,投入到共建绿色家园的自觉行动中。 从“背冰上山”到两山苍翠,从引种试栽到城区绿树成荫,从山水兰州到园林乡村,[阅读全文]
-
甘肃连续12年调黄河水解石羊河流域生态之困
[内容预览]
| 2012/3/5 11:59:313日上午8时,通过调度中心的遥控指挥,20公里外的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第一泵站的水泵开始运转,2012年甘肃景电工程向民勤调水正式启动。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管理局机电处副处长吕佐霄说:“这已是连续12年向民勤调黄河水。目的是确保实现国家石羊河治理目标任务的完成,缓解民勤用水紧张局面。” 在穿越260余公里的腾格里沙漠之后,3日开始向西流向石羊河流域的黄河水,将于4日中午左右到达民勤境内的红崖山[阅读全文]
-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贺兰山“样板”
[内容预览]
| 2012/3/4 6:50:48碧水、金沙、芦苇、飞禽、游鱼构成了宁夏沙湖秀美的风景。春季,数以万计的候鸟迁徙到此,受益于退耕还林还草和湿地湖泊综合治理工程,宁夏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吸引着百万只的野鸭、野鸭、苍鹭、白鹤、天鹅、鸳鸯等鸟类在沙湖栖息繁殖。秋季,湖中的芦苇长得有一人多高,游人乘坐游船穿过芦苇丛,不时地能够看到水鸟或者“扑”地一声从近处掠过,或者远远地在湖边飞翔。宁夏利用亚行贷款在此修建了湿地博物馆和鸟类监测点,支持[阅读全文]
-
生态综治 保护河西“母亲山”
[内容预览]
| 2012/3/4 6:40:51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并阻止冰川缩减,对涵养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水源,遏制腾格里、巴丹吉林和库姆塔格三大沙漠会合,优化区域生态环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在甘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启动实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项目的提案》和《关于尽早立项并启动祁连山增雨雪工程的提案》中,建议国家尽快批复《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并全面开展祁连山区人工增雨雪工程,保护好这座河西走廊的“[阅读全文]
-
甘肃利用科技破解敦煌生态治理“难症”
[内容预览]
| 2012/2/24 1:11:07中新网兰州2月23日电 (记者 冯志军)甘肃敦煌市科技局局长魏志忠23日表示,随着莫高窟窟顶防风固沙技术研究、鸣沙山山体变化规律研究、敦煌及周本地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研究等一批事关敦煌生态的课题获准立项并付诸实施,这为敦煌生态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当日,甘肃省民生科技工作座谈会在此间召开。魏志忠说,为准确把握敦煌地区人口、土壤、水源、沙丘等因素与生态变化之间的内在规律,两年来,敦煌借助[阅读全文]
-
注重社会生态效益 甘肃与央企签单致力循环经济
[内容预览]
| 2012/2/22 22:00:07中新网兰州2月22日电 (崔琳 潘瑞雄)甘肃省国资委副主任赵小明22日表示,过去五年,甘肃与中央企业的合作成果丰硕,其中循环经济项目达67个,占总项目的32.21%,这对于循环经济刚刚起航的甘肃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当日召开关于甘肃省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赵小明说,回顾过去五年甘肃与中央企业的合作发展之路,不难看出,双方的合作已从单纯追求投资数量转向经济效益、社[阅读全文]
-
《甘肃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管理办法》出台
[内容预览]
| 2012/2/21 23:29:28记者昨日从省环保厅获悉,为保证环境质量自动站正常运转,及时准确地发布自动监测数据,发挥自动站的实时监控和预警作用,甘肃省环保厅近日出台印发了《甘肃省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管理办法》。 该《办法》在国家规范的基础上,明确了三方(省环保厅、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托管站和地方站)在自动监测站管理上的职责分工,对资产管理、站点变动、运行维护、数据管理与上报、质量管理、维护维修、责任追究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 结合[阅读全文]
-
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调整逾八倍
[内容预览]
| 2012/2/14 10:02:22记者13日从甘肃省环境保护厅获悉,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近日通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并由环保部进行公示。经此次调整,保护区面积由原来23万公顷变为目前198.7万公顷。 据了解,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面积是23万公顷,而国家林业局和甘肃省政府申报及实施保护的面积一直是265.3万公顷,面积相差悬殊,边界难以确定,且各功能区界限不明确,给保护工作[阅读全文]
-
亚行贷款甘肃林业生态发展项目启动
[内容预览]
| 2012/2/10 8:04:40本报兰州2月9日讯(记者陈泳)今天下午,亚行贷款甘肃林业生态发展项目在兰启动。 亚行贷款甘肃林业生态发展项目总投资4亿余元,其中亚行贷款3334万美元(合人民币2.27亿元),这是我省林业行业执行的第一个亚行贷款项目,也是目前我省林业利用外资规模最大、建设内容最多、辐射带动范围最广的生态建设项目。项目覆盖我省庆阳、平凉、天水、陇南、定西、临夏6个市州的20个县区,将营造经济林27万亩、生态林5.[阅读全文]
-
甘肃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将淘汰落后产能266万吨
[内容预览]
| 2012/2/4 6:20:52从甘肃省工信委了解到,今年甘肃将淘汰落后产能266万吨,特别是中央专项和省级预算专项资金的60%以上将用于支持传统支柱产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力争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6%。 甘肃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尤其是石化、钢铁、有色、冶金等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两高一资”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为此,甘肃将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围绕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和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阅读全文]
-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内觅食嬉戏的水鸟不断增多
[内容预览]
| 2012/2/1 21:16:59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内,觅食嬉戏的水鸟不断增多。 本报通讯员 陈礼[阅读全文]
-
身体力行“低碳过年”
[内容预览]
| 2012/1/31 21:07:20春节长假已经过去,在几天的休息中,很多人不再留恋酒桌,而是在闲暇时间走进健身场所去参加健身运动,30日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春节期间开放的场馆都是“一场难求”,而一些有组织的活动更是吸引了众多市民。 为了满足人们长假健身的需求,兰州市全民健身指导中心每年在春节长假中都要推出“新春全民健身大拜年活动”,众多的活动内容为市民提供了[阅读全文]
-
江口:美丽与发展共进双赢 发展循环经济
[内容预览]
| 2012/1/29 11:09:06中国西部100个最美的地方在江口,亚洲精品旅游区在江口县太平河,世界低碳旅游景区在江口县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联合国“人与生物保护圈成员”也在江口县梵净山,贵州省江口县因有梵净山而更加美丽,更加名扬中外。 如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江口县探索出一条“美丽与发展共进双赢”的路径——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延伸升级,整顿工矿业秩序,打造绿色矿山,发展循环经济等措[阅读全文]
-
甘肃:三北防护林工程去年造林114万亩
[内容预览]
| 2012/1/26 20:11:12本报兰州讯(记者 陈泳)记者从近日在兰州召开的全国三北防护林站(局)长会议上获悉,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紧紧围绕“构筑北方生态屏障”这一根本目标,以建设百万亩人工林基地为主线,突出重点,规模治理,全年造林114.29万亩,实现了“十二五”工程建设的良好开局。 我省地处西北风沙前沿,全省45.12%的国土面积荒漠化,28%的国土面积沙化,平均每年因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造成的经济[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