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推动治霾一年一个新台阶
京华时报记者现场提问。京华时报记者 潘之望 摄
昨天上午,当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举行之时,北京正在遭遇春节后首次重污染。“雾霾”毫无意外地成为记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对于坐在发布会台前的大会发言人傅莹来说,这是她作为人大会新闻发言人的每年“必考题”,4年来每次都要被问及。
2013年,傅莹首次被问到雾霾问题时,是公众刚刚关注空气质量的开始,也是人大环境立法和监督的开始。作为大会发言人,傅莹表示,她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每天早上拉开窗帘都要看一下今天有没有雾霾。”
在当年的发布会上,傅莹承诺,全国人大将倾听和积极地回应人民的呼声,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包括修改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环境保护法等,并加强相关监督和检查。
2014年的新闻发布会上,再次被问到雾霾问题时,被称为“史上最严厉治污举措”的“大气国十条”已经出台。新环保法也在全国人大经历了三审。面对提问记者,傅莹显得轻松了许多,对记者笑言“觉得你脸上都带着几分阳光了”。
2015年的新闻发布会时,新的《环境保护法》已付诸实施,同时,全国人大又启动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此次,媒体开始关注这些法律如何保障实施的问题。对此,傅莹回应说,新《环保法》是“有牙齿”的环保法,将对污染“零容忍”。
今年,京华时报记者再次就雾霾问题向傅莹提问,专家关于“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实现达标要到2030年以后”的判断让很多人觉得时间过于漫长。对此,傅莹坦承,2030年是比较远,但大气污染治理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难题。她回述了近三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大气污染防治问题上连续高强度的监督和立法工作。2013年的“大气国十条”,2014年的新《环保法》,2015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可以说“一年一个新台阶”。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