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唐钧:灾后重建,社会学者不能缺席

Eedu.org.cn 作者:唐钧    资讯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5-23
汶川地震以来,全国民众要么奋战在救灾一线,要么祈祷祝福,要么捐款捐物……在这样的社会脉络中,社会政策学界的专家学者可以做些什么呢?
 
心理咨询。地震灾害的突然性和残酷性会对遭遇灾害的人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我们也在第一时间组织了社会心理学专家和社会工作者去第一线开展工作。然而,地震带来的心理创伤具有长期性,参与救灾的人和关注灾害的人也难免受到冲击,对相关群众进行心理调适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走出精神困境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社会评估。灾后重建、恢复家园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以往的经验看,政府可能会作经济和环境方面的评估,但在中国还缺乏社会评估。社会政策的专家学者应该积极参与,贡献社会政策在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方面的理论方法和国际经验。
 
孤儿领养。这是个大问题,现在有不少人已经提及,无论政府还是民众都要理性看待,绝不能仅仅凭一时的热情。这些孩子最好是分散地由全国各地合格的家庭领养。以前孤儿领养方面有与计划生育政策冲突的地方,现在应该是不成障碍了。社会政策应该努力促成此项政策,并在今后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领养孤儿的家庭进行辅导。
 
资金监督。全国人民自发地和自觉地捐出了自己的钱款,建议建立一个非政府的专家委员会,对巨额捐款的使用进行监督,使社会捐款能够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完善预案。现在防灾救灾都强调预案。但是,不作美的老天爷总会找到那些我们一时想不到的漏洞来捉弄我们。吃一堑,长一智,还要对预防和抵御自然灾害的种种政策作总结和检讨,以完善预案。面对多变的自然环境,还要努力去找到一些能以不变应万变的通用预防措施。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Tags: 地震,灾后重建,社会学者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