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从再生产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

Eedu.org.cn 作者:徐琦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8
  在加快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进程中,环保事业存在很多急需破解的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环境问题层出不穷,而原来的思路、办法、制度不适应、不符合环保事业科学发展要求的弱点或局限性不断暴露出来,让环保部门急于寻求新的出路。
  可以说,不断改革创新、探索环保新道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历史性转变给环保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建设生态文明则要求更新发展观念,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这都为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控制的环保新体系创造了有利的社会基础。
  探索环保新道路,必须从再生产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所谓再生产全过程,是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大环节在内的经济运行过程。只有把环境经济政策从生产领域延伸到流通、分配、消费领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防范、全过程控制。另外一方面,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只有统筹兼顾投资、出口、消费3个方面的环境保护,才能促进速度、结构、效益相协调,增强发展质量的协调性,实现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从而促进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转型。
  自2007年7月以来,环保部门积极主动联合有关经济部门,在信贷、保险、贸易、证券、税收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这标志着中国的环境经济政策开始步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环境保护成为我国宏观调控、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环境经济政策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基于环境资源利益的调整,从而建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与传统行政手段的“外部约束”相比,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内在约束”的力量,具有促进环保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环境治理与行政监控成本等优点。
  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环境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而环保部门仅仅是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能管理部门,仅靠环保部门自己努力,是难以奏效的。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制度保障,使环保工作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环保部门履行职责的效力,使环境管理的水平得到提高。以最近正在我国开展试点的绿色保险制度为例。近日,湖南省出现了全国首例环境污染责任险获赔案例。农药生产企业株洲昊华公司于2008年7月31日购买了平安保险公司“污染事故”赔偿险,根据企业生产状况和往年污染事故造成赔偿的情况,投保额为4.08万元。2008年9月28日这一企业发生氯化氢气体泄漏事件,污染了附近村民的菜田。事后,保险公司经过必要查证,如期将1.1万元赔款支付到位。通过引入环境风险管理的市场机制,以金融手段的经济杠杆作用,对企业致力于环保给予硬约束,这不仅能及时对被害者提供赔偿,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除此以外,我们还应加快推进水、电、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性产品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在增值税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鼓励节能环保的财税体系;按照补偿治理成本的原则,提高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标准,促进环境污染“外部成本内部化”;全面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并提高收费标准,为城市污染治理市场化奠定基础。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也是当前我国拉动内需过程中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最近,环境保护部实施的“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农村环保政策,标志着环境经济政策正由城市向农村拓展。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应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政府要把发展环保产业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重改善环境民生。同时,抓住“绿色奥运”理念深入千家万户的机遇,促进节能环保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拉动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应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鼓励社会绿色消费、政府绿色采购,开拓绿色产品市场,促进国内消费,优化出口结构。同时,要在生产领域中大力推行循环经济,鼓励生产和使用生态绿色产品。
  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是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最能形成长效机制的办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支撑。我国从生产和再生产全过程研究环境问题,体现了环境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环保部门应善用政策“组合拳”,熟练掌握从再生产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的本领,边算账、边研究、边试点、边总结,联合各宏观经济部门和拥有环保职能的专业部门的力量,全面推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