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低碳,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必然选择

Eedu.org.cn 作者:陈磊 钱炜    资讯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13

  在今天的“节能减排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高层论坛”上,记者在发言名单中发现,除了该领域的专家,“王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的一排字赫然映入眼帘。这也许是一个新的信号。

  “目前,世界各国已着手为后金融危机时代谋篇布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出现了新的形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的解读是:围绕低碳经济的国际竞争已悄然拉开了帷幕,而三周之后的哥本哈根谈判必将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加强低碳发展投资,发展新能源产业,既是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核心战略,也是当前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现‘绿色复苏’的重要对策。”清华大学教授何建坤对此也有同感。

  有序推进低碳新兴战略产业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说,科技部已经启动了“十城千辆”、“十城千盏”、“金太阳”工程,这些都将对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积极的先导性作用。

  “中国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全可以有所作为,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断挖掘新的增长点。”万钢表示,国家将进一步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和核能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应用。在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特别注重战略性长远规划,如在能源领域,选择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非化石能源作为未来发展重点;在交通领域,选择电动汽车为发展重点;在信息领域,确定智能电网和相关技术作为发展重点;在制造业领域,突出节能减排各方面的设计。“目的就是要使科学技术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获得可持续的能力和长远发展的动力。”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正在催生以低碳技术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全局。”解振华认为,应有序推进低碳经济新兴产业的发展,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打造一批在低碳技术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先进企业,建成一批以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特征的示范城市,为构建我国低碳产业体系和全面发展新兴战略型产业打下基础。

  无成功经验可鉴的低碳之路

  “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在逐渐显现,从国内来看,我国是资源环境问题比较突出、遭受气候变化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解振华说。

  何建坤也指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面临比发达国家更严峻的挑战,也存在跨越式发展新的机遇。“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战略选择,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他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较快增长的趋势与全球减排温室气体、保护气候目标形成了越来越尖锐的矛盾,因此,推进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消费模式,走低碳发展道路,是我国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气候二者关系的根本途径。

  然而,低碳经济又是一条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的道路。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毅指出,从历史来看,没有任何大国能通过非化石能源实现快速的工业化和大规模的城市化。发达国家财富的积累,是长期依赖于低价的化石能源和高碳排放的结果。

  “目前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三分之二以上来自消费领域,而我国70%以上来自生产领域。”何建坤指出,我国今后发展低碳经济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引导和控制发展排放,而发达国家是减少消费排放。“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沿袭发达国家的高能源消费为支撑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必须探索低碳发展之路。”

  应对气候变化,关键在提高碳生产率

  在何建坤看来,“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指标是碳生产率,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关键在于提高碳生产率”。

  从追求劳动生产率到关注碳生产率,气候变化无疑是注意力转换的核心推动力。碳生产率是指单位二氧化碳的GDP产出水平,又可称为“碳均GDP”,被看做是绿色GDP在低碳经济时代的一个具体化指标。

  何建坤认为,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能效、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是提高碳生产率的主要途径。“转变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增加值,有效引导社会需求和公众消费,是与技术创新同等重要的减排途径。”

  今后20年是我国能源战略转型攻坚期

  “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建立低碳能源体系。”何建坤说,要制定能源战略新思路,从传统单纯保障供给转变到同时引导和调控需求,要考虑能源供应制约和碳排放限控条件;大力优化能源结构,争取2030年后,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满足,逐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道路,而低碳能源战略则是这条道路的要素。”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理解的“中国低碳能源战略”,需要三个子战略作为支撑:一是大力节能,提高能效,控制总量;二是高效洁净化地利用化石能源,使黑色能源逐步绿色化;三是加快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使其逐步成为中国能源的绿色之柱。

  杜祥琬认为,本世纪上半叶是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过渡期或者是转型期,“就是说在未来40年的时间里面,我们要把目前比较低效、粗放、污染的能源体系逐步转型为一个洁净、高效、节能、安全多元的现代化能源体系。而今后20年则是转型的攻坚期。”(本报北京11月12日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