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彤慧:遏制沙尘暴,保水比植树更有意义
何彤慧:东、南部地区能够感受到的沙尘天气都是西北地区的强沙尘暴迁移过去的。沙尘天气按照等级来说,分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一般来说,只有在西北地区出现强沙尘暴,加上浮尘,南部地区才能感受得到。
在历史上,沙尘暴是一个非常频繁的过程。只不过是特别强烈、危害特别大的时候,人们才认为它是一种灾害,在史书上叫某种“灾异”。
经济发展了,生活条件改善了,我们对环境的关注程度高了,沙尘暴作为一个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实际上,它只是一个自然过程,就是所谓的“自然之功,人为之过”。
沙尘暴其实有好多好处,比如说,把高的地方的东西搬运到低的地方,这样的搬运过程有利于地形平整,而且还搬运很多矿物质。沙尘暴比较多的年份,黑潮暖流这一带的渔场产量会更高。此外,沙尘暴还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有一些偶然的影响。
东方早报:您去过沙源地吗?
何彤慧:沙源地很复杂。我们听到很多“中亚沙漠是沙源地”、“阿拉善沙源地”这样的说法,我认为都没有问题。但是,各个地方的地层里都有不同程度的沙子。比如说,河北的地层表面也是由一层一层的、粗或细的黏土、细沙堆积起来的。
沙尘暴实际上是干旱气候的产物。西北地区干旱,在西风、西北风等特殊风场的配合下,细腻的风化物质被搬运,形成沙尘暴也很自然。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人为地“加强”沙尘暴,而是尽量“弱化”它,要预测、预报、预警,不要紧张,应该正确对待它。
东方早报:沙尘暴多发是否说明西部开发过程中生态保护力度不够?
何彤慧:我们说“西部开发,生态先行”,我认为,目的主要是改善西部当地的生态环境。但并不是说,西部生态环境改善了,沙尘暴就没有了,或者减少了。沙尘暴和沙尘天气主要是自然要素在控制。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的源头地区不适合植树造林,甚至种草。西北地区“年年种树不见树”,政府用什么方式遏制沙尘暴呢?我认为,关键在于调控水环境。起沙越来越多的地方,土层干透了,疏松了,就更容易起沙。保水、改善水环境可能比植树更有意义。
责任编辑:xiexiaoling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