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孙成永:科学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起到关键作用

Eedu.org.cn 作者:雷滢    资讯来源:中国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22

  中国网11月22日讯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坎昆会议即将召开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社科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发布的2010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坎昆的挑战与中国的行动》今天正式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今日下午召开绿皮书新闻发布会暨“坎昆的挑战与中国的行动”高峰论坛。

  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孙成永副司长表示,科学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技术,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孙成永在发言中介绍了科技部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所做出的工作。

  以下为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孙成永副司长演讲全文。

  首先感谢潘教授,感谢社科院、气象局的邀请,也很高兴参加今天这本书的新闻发布会,坎昆的挑战与中国行动的高峰论坛。关于这本书我也学习了一下,这本书总结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新进展,分析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形势,研究了国内绿色发展的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这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国际社会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所做的努力和贡献,这本书也是“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支持的,我也代表社发司对这本书的出版表示祝贺。

  大家都知道,气候变化是个科学问题,但是它现在更是一个发展问题,它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科学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技术,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各国的共识。这个高峰论坛,大家也知道,坎昆谈判在即,各方对气候变化的关注越来越高。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感受是,中国政府做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国这些努力和成就,在宣传上还可以做大量的工作,我也想借此机会介绍一下科技在这方面的工作。

  近年来,科技部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战略部署。从2007年以来,科技部先后制定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和《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方案》等政策指导性文件,并对相关领域的重点任务作出了整体部署。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提出了关于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的要求。按照此要求,“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是大力推进基础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研发。基础科学的研究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基础科学的突破是人类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主体科技计划安排了一批重大和重点的项目,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等原始创新领域展开工作,以满足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绿色经济的需求。今年初启动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是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专门设立的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将对我国绿色发展的未来国际含量产生积极影响。

  三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我国产生传统产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能源和物资的高消耗,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的约束,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融合,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益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投资两千多亿元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通过支持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相结合的集成创新,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显现,高耗能、高污染的增长方式得到初步扭转。

  四是依靠科技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发经济内生增长,提供实现持续繁荣的源泉。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通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我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引导作用,在推广应用中创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逐步使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比如“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程,目前已经在25个城市开展,已累计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5000多辆,实施财政补贴9.5亿元,并在上海世博会实现了当前世界最大规模的运行规范。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已在21个试点城市推广应用,160万盏以上的各类LED灯具年节点超过1.64亿度。

  今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十二五”期间,科技如何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在这里,有几点思考:

  一是充分发挥科技和经济两方面的积极性,使得科技真正融入发展绿色经济的主战场,更好地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出切实贡献。

  二是要结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招才引智,注入新鲜血液。

  三要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

  我们也希望,媒体各界对我国的科技成就,对我国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加大宣传力度。

  最后,再次祝贺气候变化绿皮书的发布,也祝贺坎昆的挑战与中国行动高峰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记者 雷滢)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