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破解“热岛效应”不妨借鉴他山之石

Eedu.org.cn 作者:李蕾    资讯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8-16

  日前,中国天气网公布的“夜温排行榜”显示,今年以来,夜晚最低气温达到或超过30℃的天数,上海以7天位居第一。

  有关专家指出,上海夜间温度高与“城市热岛效应”紧密相关。简单来说,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城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从上海中心气象台记录的晚间气温来看,中心城区温度确实明显高于郊区。专家解释,这主要是由于钢筋水泥比土壤植被吸热率更高,保温效果要好得多。而随着连续几周的高温炙烤,城市地面温度上升迅速,到了夜晚建筑保温效果显现,使得夜间气温难以降下来。

  “城市热岛效应”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城市早期规划未将这一问题考虑进去。比如说,我们居住的中心城区建筑过于稠密,建筑结构未能保证良好通风;同时,城市中心地区对绿化空间未能充分利用,对黄浦江这一近水资源的利用也不够充分。另一方面,也有人为因素。居民、商场等在夏日大量使用空调等制冷设备,城市中逐年增多的机动车以及工业生产等产生的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粉尘等物质,均在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使城市宛如“温室”一般。

  其实,“城市热岛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比如,日本在城市建设和改建时,就预先考虑为夜间降温。首先是绿化,政府在城市住宅区大量植树,并建议居民将绿色植物种在屋顶或者墙上。其次改善建筑结构,在城市公寓周围,留出超过建筑基底面积的空间,并且采取能获得穿堂风的设计,空气通过剧烈流动达到降温效果。还有,日本在城市建设时,充分利用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公寓楼及住宅尽量建在靠近河流的地方,或在露天游泳池周围盖公寓,创造局部小气候。新加坡也有一招:将城市建筑物表面涂上白色或浅颜色的材料,以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笔者认为,治理“城市热岛效应”,可以借鉴海外经验,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共同努力。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