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呼吸、共命运”京津冀如何打赢生态联合战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提到京津冀,"雾霾"或许是人们脑海中最先闪现的一个词。2013年,京津冀成为全国空气污染最重的区域。京津冀三地山水相连,空气相通,可谓同呼吸,共命运,面对严重雾霾的挑战,三地将会如何破题?
2013年,京津冀区域的严重雾霾让市民直呼受不了,也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据环保部发布的全国74个城市和重点区域2013年度空气质量状况,京津冀区域成为全国空气污染最重的地区。红灯亮起,痛定思痛,区域协作,由大气污染防治破题。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被称为“大气十条”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各地协作机制建立,配套政策出台。今年上半年,京津冀13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3%,区域协同发展率先在大气治污上取得进展。然而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在这些举措和成效的背后,仍存在一些体制和利益方面的纠葛。石家庄市民李先生从事货运业务,经常往来石家庄和天津之间。从2013年开始,因为两地限行不统一,给李先生带来很大不便。
李先生:我的尾号是6,今天石家庄不限行,我去天津办事,先到天津,天津限行,白跑一趟。
李先生遇到的问题,并非个例。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殷广平介绍,三省市不同的污染类型,加上三地气象监测水平不一,某地出现重污染天气时,可能不会统一采取限行措施。
殷广平:虽然都是按照国家指导意见编制的,就有矛盾,现实中怎么协调联动,做起来确实难度很大。
天津市环保局局长温武瑞表示,京津冀之间污染排放标准不同、环保执法标准不同、地方环保法律法规不同,这些差异不解决,就谈不上区域联合统一执法。
温武瑞:还一个就是执行统一环保标准问题,机动车排放还有车用油啊,有国三的汽柴油的,国四汽油的,北京的标准、河北的标准、天津的标准,不一样。
协同治污步履维艰,争议不断,这让我们的心又纠起来。京津冀三地之间想要“同呼吸,共命运”,携手打赢这场生态保卫战要跨的坎太多了。那么三地又将如何破题呢?根据各地污染源分析结果,目前,京津冀三地都在全力压煤、控车、降尘。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
周本顺:第一要减煤,第二叫治企,治理企业,第三叫控车,控制车辆,第四叫降尘,但是最根本的措施还是减煤。
因为污染严重,每年为贡献两成财政收入的怀来县煤炭市场被迫关闭。怀来县长李玉清说,关闭市场是为了加快怀来从“黑色”到“绿色”的转型。
李玉清:疼也没办法。但是你必须找出出路来,你关了转了找不出出路不行。
同样,在紧邻北京密云县的承德市滦平县,因地处北京上风上水,为了保护环境,仅2013年就拒绝有可能造成任何污染的项目37家,年直接减少利税20多亿元。滦平县环保局局长孙延旭:
孙延旭:我们跟云天化,就是云南的那个化工集团,然后还有首通投资得在八十多个亿,按照理论数计算,它一年产生的税收在二十四五个亿,那这个项目是千载难逢的。实际上来说,环境影响不是太大,但是,你既然是个化工项目,肯定对环境多少有些影响,县委县政府从大气污染的这个角度,下决心把这个事砍了。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庄志东表示,真正实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必须统一京津冀区域内各类标准,将争取今明两年实现向京津冀及周边六省市统一供应符合国V标准的燃油。而2014年,加强区域联动执法将是推动三地联防联控的突破口:
庄志东:一个就是夏季秋季的秸秆露天焚烧,还有燃煤电厂、一些钢铁企业的这些高架源,所以要开展区域联动执法,同步执法。(记者 孟晓光)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