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一座水利人新的丰碑
汶川地震发生以来,这个字不知令多少人夜不能寐。
在距离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城约3.2公里的唐家山,震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唐家山堰塞湖1亿多立方米的存水,就像悬在绵阳市上方的一柄利剑,时刻威胁着灾区130余万群众的安全。
紧急动员
与溃坝风险赛跑
险情就是命令。水利部紧急动员,迅速组织成立前方指挥部,水利专家、部队官兵、干部群众火速奔赴一线,与时间赛跑,与水位赛跑。
5月15日,前方指挥部展开了对唐家山堰塞湖的密切监视。水文地质、规划设计、施工爆破等专家,也在第一时间赶到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报到,参与应急疏通工程的地质勘测、水文分析和设计施工方案的制定。
5月16日和18日,两架空军直升机成功运送水利专家对唐家山堰塞湖实施低空察看。专家初步判断,山体滑坡导致唐家山处形成了一座总库容3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一座大Ⅱ型水库的堰塞湖。
5月22日下午2时,唐家山堰塞湖蓄水量已达1亿立方米。由于上游来水较多,蓄水量正按每天500万立方米的速度增加。水文专家估算,在不考虑上游发生强降雨的前提下,预计从5月22日开始,18—24天后水位可达到堰塞体垭口高程,开始发生溢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川北地区将进入雨季,降雨的概率进一步加大,唐家山堰塞湖上游河道来水随时面临猛涨的可能,溃坝的风险会越来越大。
危湖高悬,揪动全国人民的心!
专家“会诊”
智破“悬湖”危局
唐家山堰塞湖险情不断升级,确保唐家山堰塞湖防洪安全成为压倒一切的任务。
水利部紧急行动,明确长江设计院总工程师杨启贵为应急疏通工程技术负责人,同时迅速召集已在灾区坚守多日的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徐麟祥等专家,从武汉请来了老水利专家蒋乃明,还从水电成勘院抽调水文、地质、水工等专业的专家,共同“会诊”唐家山堰塞湖。
前方专家在争分夺秒的“会诊”,后方计算数据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集众专家智慧,终于在第一时间确定了应急疏通方案,即在堰塞湖坝体上方开挖一条上宽60米、下宽20米的导流明渠,这条梯形明渠将会把蓄集于湖内的水往下游导出,从而降低坝前水位,减少水对堰塞体的压力。
根据唐家山堰塞湖不同的溃坝方式和溃坝后的影响,按照1/3、1/2和全部溃坝产生的洪水径流,专家们演算出堰塞湖水直泄影响范围。地方政府依此测算了需要转移疏散的人员,并制定了安全转移方案。
不惜代价全力拿下决战时刻
在坝顶上方开挖导流明渠,必须有大量的抢险人员和挖掘机、推土机等重型设备进入唐家山堰塞湖坝顶。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5月24日上午9时许,执行运送任务的解放军某部出动一架米-17直升机运送5名抢险施工指挥员前往唐家山堰塞湖堤坝。此后,“空中走廊”就被厚厚的云层彻底关上,北川上空时断时歇地出现了降雨,再也没有一个人和一份补给能够被运送到唐家山堰塞湖坝顶。
大型装备不能运送,一旦大雨来临,唐家山堰塞湖将会经受严重考验。局面在僵持,水位却在不断上升。
5月25日下午,四川青川地区发生6.4级余震,地质专家认为,这次余震有可能会对唐家山堰塞湖坝体产生影响。所有的不利因素都集中在一起,使唐家山堰塞湖的状况更加恶化。
水利部迅速组织修正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方案。修正后的方案是:将抢险方案从开始的以大型机械设备开挖导流明渠为主变为施工与爆破两个方案同时进行,以爆破为主;人力和设备的开进途径从过去的空运为主变为空运与徒步运输同时进行,以徒步开进为主。
据长江委主任蔡其华介绍,这两个方案目的一样,都是要在坝的顶部开出一条泄流明渠,尽最大可能降低坝前水位,减少蓄水量。一旦天气好转,仍将采取机械挖掘的形式。
5月25日下午6时许,1800名携带着炸药的官兵们开始徒步进山。26日凌晨1时许,经过7个多小时的急行军,官兵们最终到达唐家山堰塞湖坝顶。
水位仍在一分一秒地升高。唯一的好消息是,大雨没有降临。
5月26日,在北川上空,天色露出了转晴的迹象。上午10时,随着米-26直升机的轰鸣,一台台挖掘机被送往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施工现场。17时30分,现场共到达15台施工设备。
决战在即,只有全力以赴,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坝顶上包括水利专家、武警水电部队官兵和有关技术人员在内的600余人,迅速有序投入施工,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工程按计划全面展开。
5月31日22时,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工程提前、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取得重大成果。6天时间里,技术人员和部队官兵克服天气、交通、通讯、场地等方面的不利条件,累计开挖土石方13.55万立方米,开挖泄流槽总长475米。
唐家山堰塞湖上游的禹里乡,曾经是北川县的老县城,相传是大禹降生之处。远古时代,大禹治水,惠民无数,流芳百世。
今天,水利专家们在唐家山为治水除险而殚精竭虑,不辞劳顿。他们也将像大禹一样,在这里,筑起一座水利人的新丰碑!
Tags: 水利,抗震救灾,唐家山堰塞湖
责任编辑:ahaoxie>> 相关资讯:
科技抗震,我们义不容辞 赤诚,写在地震灾区天空 抗震救灾:中国作家在行动 全面排查隐患 进行应急处理 光明日报:有爱,就有了一切 “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世界抗震救灾经验面面观 惊天动地战汶川 抗震救灾一线专家呼吁:钢结构应成为重建家园最佳选择 防疫:另一场战争 国土资源航空遥感技术投入抗震救灾纪实 《抗震救灾应急分析测试技术手册》发布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