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三定”凸显升位 宏观调控成其核心职能
此前的7月25日,在“三定”方案得到国务院的审批后,环保部召开了处以上干部会议,动员落实“三定”方案。
落实“三定”悄无声息
“在国务院机构缩减和编制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我部‘三定’方案在职能、机构、人员编制三个方面都得到了加强,这是一个众望所归的结果。”行政体制与人事司副司长章少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增加了人员编制和司级领导的职数,为推进环保工作的历史性转变,从工作体制上解决发展中的障碍。
章少民自称最近这些天比较忙,多半时间都在忙于部内“三定”实施方案的制定与落实。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可以向媒体公开的消息并不多,尤其是相关的人事安排。据章少民透露,各相关部门为人事调配所做的谈话、考察等工作都相当低调。
另外,章少民还表示,新任干部可能来自五湖四海,未必就是从部内其他部门平级选调或者选拔任命的。
据介绍,在7月25日召开的动员会上,大家以民主的方式,推荐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环境监测司司长人选。除此以外,部总工程师、部应急中心主任和华北督察中心主任等,也在这次会上被提名。但目前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离正式的公示、任命,还有好几道组织程序要走。
有关“三定”人事的文秘及档案工作,是由行政体制与人事司干部一处负责,但记者想到该处获取相关信息时,也被谢绝。“最重要的不是干部任命,而是职能定位。”面对记者的追问,行政体制与人事司干部一处邱姓处长表示,他不认为人事任命很有新闻性,再者也“确实没的说”。他建议记者变换一下视角,应该多关注环保部对未来经济社会的作用。
职权地位空前提高
环保部自从今年3月27日挂牌成立,到现在已经4个多月了。当环保部门由总局升格为部的时候,公众就推测,环保的地位将得到空前强化。而这次的“三定”方案,在国务院机构缩减和编制总数不变的情况下,环保部却雷打不动地增设了3个正司(局)编制。虽然这3个机构的正式运行最快也要到一个月以后,但是,环保部介入国家的宏观调控已成上下共识。
“参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不是作为环保部的第一职能我不能确定,但的确为核心职能之一。”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告诉记者,自己也参加了部里7月25日的“三定”方案落实动员会。当时周生贤部长提出,环保部今后的职能配置将朝着统筹协调、宏观调控、监督执法和公共服务4个方向强化。而在此以前,同样的问题被表述为综合管理、宏观协调、公共服务。环保部参与国家的宏观决策,由此可见已从纸面走向台前。
夏光向记者解释,政府的宏观调控通常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常规的调控手段对经济通胀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日渐式微。比如央行,虽然将银行准备金率提到17.5%的历史高点,但CPI自从2007年直到现在居高不下,PPI指数更是超过CPI指数。更重要的是,许多地方、行业、部门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其环境成本已经不堪重负。因此,解决复杂的宏观经济问题,需要更多的技术手段。“土地政策和环境政策,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调控手段。”
专家指出,18亿亩耕地红线,涉及中国人的生存问题,而蓝天碧水的生态环境,涉及我们的发展问题。跟其他手段相比,环保与土地执法更容易在社会和民间达成共识,对付违规投资的项目,调控的手段更加直接、有效。
执法能力步步强化
除参与宏观决策外,按照“三定”方案,环保部的职能定位将由过去的执法监督,转变为统筹协调与执法监督并重。因此,环保部的环保执法能力也再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
国务院最初发布的环保部“三定”方案明确了其职能定位为执法监督,但由于相关权力过于分散,如发改委负责环保产业、水利部负责水资源保护、林业局分管森林生态保护、海洋局分管海洋环境保护等等,环保执法常面临着有责无权的尴尬。
“环保执法的困难,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根本解决,但执法环境会逐步好转。”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此前曾表示,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未根本转变,尤其到了企业,环保部领导可能还大不过一个县委书记。所以,抓环保不能只在高层,而要从基础着手、从源头上预防,着重做好规划环评、区域限批以及严格执法等工作。
环保部已经明确提出要强化监督执法,但在落实“三定”方案中,是否会单设专门的执法机构还不得而知。不过,随着新职能部门的配备,环保的执法刚性将逐渐显现。据环境监察局稽查处任隆江处长介绍,这次成立的环境监测司,将环境监测的职能,从原先的环境监测总站、污染控制司、规划财务司等部门整合到一起。“这样,既有利于监测数据的统一发布,又有利于在部门间形成执法合力。”
与以往的“环保风暴”不同,进入了国家宏观决策核心层的环保部,其执法体系一旦建成运行,环保执法的专项行动将更多地表现为常态整治。据了解,电力、钢铁、建材、焦炭、水泥等12个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在日后的执法监督中,将首当其冲。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