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我国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放量远低于外国学者估算

Eedu.org.cn 作者:张建松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11
  新华网上海5月10日电(记者张建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葛全胜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最新发布的研究结果表明,过去300年间,中国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放量仅为外国学者估算的1/3。

  而且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近年来中国自然植被活动增强,土地利用活动、尤其是农林活动还正在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产生了比较明显的积极影响。

  有国外学者认为,由于近几个世纪来中国土地大面积垦殖、林地迅速减少,增加了碳排放量,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小组成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戴君虎副研究员介绍说,从1661年到20世纪末,中国耕地面积从6078万公顷增加至9609万公顷;从1700年到1949年,中国的森林面积从2.48亿公顷减少到1.09亿公顷。

  受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影响,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也随之变化。其中,地上生物量损失引起的碳排放大约为37亿吨,土壤有机碳排放介于8-58.4亿吨之间,植被和土壤变化引发的碳排放总计达45-95.4亿吨。这一结果远远小于国外学者估算所得的171-334亿吨碳排放量。

  中外学者都是采用“簿记”模型的研究方法,为何却得到如此悬殊的研究结果?戴君虎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外国研究学者对于中国历史情况的掌握极其有限,资料匮乏,许多数据都是凭空估算出来的;此外,国外学者将中国划分为东北、华北、西北、东部平原、西南、东南等几个大区进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也不能反映客观实际。

  反之,中国学者的研究资料来源十分丰富,并从省域尺度上进行研究,比外国学者更为精细。中国科研人员将过去300年间,记述中国农业、林业的各种文献资料,如清朝的官修正史、地方志、类书、文人笔记、官府文书、名家文集、统计资料等,进行科学归纳整理,利用第一手历史文献资料重建历史土地数据,因此所得的结论更为可靠。

  中国学者通过研究还发现,由于中国地域广大,各地土壤和植被碳密度以及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情形均不相同,由此引起的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也具有比较明显的时空差异。

  过去300年间,中国东北地区北部受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影响的碳排放量最大,其他碳排放较大的地区分别是:西南地区的四川和云南、内蒙古、华南西部地区、华中地区。而新疆、华东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的陆地生态系统碳排放相对较少,这是由于这些地区的自然植被本底较差,或以往开发程度就已经很高。

  研究结果还表明,从1980—1998年,中国森林恢复明显增加,植被活动增强引起陆地生态系统大约吸收了4.5亿吨的碳。尤其是最近20年来,中国土壤有机碳已呈现比较明显的增加趋势,大约增加了3113—4014亿吨。这表明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正在增加,中国的陆地碳循环正在向好的方面转化。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