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中国巨资构筑人工阻沙屏障 障遏制两大沙漠"握手"

Eedu.org.cn 作者:贾立君    资讯来源:新华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28
  总投资4.8亿元的一个大型人工阻沙生态屏障项目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启动实施,它将以上百万亩林带来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的“握手”之势。

  由于气候干燥、大风肆虐、人类活动等影响,横贯阿拉善盟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梭梭林等植被面积持续减少,黄沙以每年15米至20米的速度南侵、向腾格里沙漠靠拢,使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形成3处明显的“握手”地带。

  据了解,此次启动实施的大型人工阻沙生态屏障工程——巴丹吉林沙漠综合治理项目位于“握手”尤为明显的雅布赖山一带。这项工程主要采取生物固沙与工程固沙相结合的措施,在两大沙漠之间封沙育林96万亩、人工造林40万亩、机械压沙12万亩,最终将以封沙育林带、人工生态绿洲带阻断两大沙漠“握手”,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面积为4.43万平方公里的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第三大沙漠,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端的阿拉善盟境内,面积为4.27万平方公里的腾格里沙漠是中国第四大沙漠,大部分布在阿拉善盟境内,一部分在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

  内蒙古林业厅2002年根据卫星监测结果结合地面调查绘制的《内蒙古自治区沙漠化土地现状图》显示,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呈“握手”之势。专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在强北风的作用下,巴丹吉林沙漠的流动沙丘南侵所致。

  同时,人为的滥采滥牧和连年的气候干旱,使两大沙漠之间的地域植被遭到破坏,是两“握手”的另一主因。50年前,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曾分布有40多万公顷梭梭林,现在只剩下20多万公顷,由于缺少了植物的阻挡,南下的流动沙丘畅通无阻。

  两大沙漠的“握手”,目前的主要后果是影响它们之间数千牧民的生产生活。为此,近年来在国家财政支持下,阿拉善盟相继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草场保护工程、生态移民工程等项目,采取网格化固定沙丘、飞播种草、植树造林等措施,利用植被封锁沙漠边缘,已经对沙漠的推移起到不小的遏制作用。 (记者贾立君)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