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为百姓建起绿色生态屏障
1980年,我市遭遇的沙尘天气为30次,去年,我市遭遇的沙尘天气仅为1次。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我市在生态建设上所作出的巨大努力。近年来,我市通过大范围植树造林、积极退耕还林还草、不断完善城市绿化等措施,积极为市民构筑一道绿色生态屏障,为居民创造了一个更加生态宜居的生存环境。
植树造林
生态体系框架初步建成
我市既是一座石油城市,也是一座环保城市。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就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经过30年的城市发展,无论是在植树造林上,还是在城市绿化上,我市都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
30年来,我市林业建设规模从小到大变化明显。特别是2001年以来,借助国家退耕还林、三北四期工程等国家工程项目的实施,在退耕还林、“西北风口”等重点沙区治理、村屯和道路绿化、盐碱地造林、林木种苗培育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2001~2009年,我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63.4万亩,完成义务植树2000多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由1978年的不足2%提高到现在的10.6%,以农田和草原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护路护岸林为主体的生态体系框架初步建成。
城市绿化
让市民生活在绿色中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让居民生活在绿中,出门就能见到绿色,也是政府打造绿色生态屏障的一个重要举措。
近些年来,在城市绿化方面,我市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记者从市城管委绿化管理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市城市绿化覆盖率已经达到了42.6%,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9%,城市绿地面积达24000多公顷,建成区的绿地率为36.1%,较前些年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更为可喜的是,近年来市民的生态意识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了保护生态的队伍中。如今年我市推出的果树认栽认养活动,欲在100余个居住区及城区裸露地块共栽植50万株果树,活动一经公布,立刻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
据一位物业负责同志介绍,在消息公布的当天,就有200多名居民打电话或者赶到小区进行报名。
生态效应凸显
我市沙尘天气越来越少
我市所筑造的这个绿色屏障生态效应日益凸显,这从我市气象部门对扬沙天气的记录中就能看出。
据统计,从1971年到2000年,历年出现212.2次扬沙天气,平均每年出现7.1次,其中1980年出现了30次,是历年之中出现最多的一次。但1990年到2009年,近20年间扬沙天气仅出现了33次,平均每年出现1.7次。尤其2000年以后,除2003年出现过4次沙尘天气外,其他年份出现的次数都非常少,在有些年份甚至一次都未出现。
如今,我市精心构建的绿色生态屏障,已经开始发挥它的巨大效应,在改善着城市生态环境、阻挡沙尘侵袭的同时,也在使我们城市的面貌变得更加灵动,使我们的城市环境变得更加宜居。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