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首套生态系统监测与预警系统投入使用
长江上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地和集水区,矿产资源丰富、植被茂密,生活着大量珍稀物种,其中包括大熊猫、金丝猴,被称为“生物多样性宝库”。但是该地区又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带,经济较为落后,粗放式的发展造成了水土流失,部分珍稀物种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
生态监测与预警系统是中科院地理所、中科院植物所、中国环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技术机构共同创建而成。其中,中国环科院设计出水源涵养监测与预警模型和碳存贮/吸收监测与预警模型;中科院植物所设计出生物多样性保育监测与预警模型;中国人民大学设计出生态系统功能经济社会影响监测与预警模型;中科院地理所设计出土壤保持监测与预警模型以及系统研发出各专题模型。
何建邦说,系统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信息在内的基础数据库,针对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保育、碳增汇4大功能的专题运行模型和综合运行模型;绘制为实地监测支持的相关地图,完成了长江上游1∶100万和两个示范区1∶5万的基础地理图、土地利用图、植被图、水系图和多种卫星影像图等。
何建邦解释说,生态因素庞大,彼此关系错综复杂,科研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调研所获得的大量数据和图片,显得零碎、不系统。通过生态系统监测与预警系统,输入调查数据,输出的是总结性的数据、地图和各种分析、评价,并能制定检索目录,还可用航测方法来检查分析获得的各种结论,有助于政策决策者和执行者做出科学决定,并准确地执行。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