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变成生态保护者
朱家湾村从山上搬下来的村民住宅区
污水处理站采用膜生物工艺
为响应密云县水利局实施的污水治理工程,2009年北庄镇建了3个污水处理站,在其下辖的11个行政村中,只有朱家湾村是单独设一个站,并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膜生物工艺。“这个村离镇比较远,所以单独建一个。”副镇长纪学军说。
朱家湾村占地84平方公里,算上流动人口共9000人左右,记者看到,村子里的污水处理站标示:日处理污水20吨,服务130户,524人,出水标准达到一级A限值。“一般达到一级就可以了,这里的出水标准超过了国家标准。”生态法制科的张福昌科长说,由于污水处理涉及专业技术,村里将处理站的维护都交由专业的公司去做,只需要每年付给公司管理费就可以了。
那么,朱家湾村的另一部分村民的生活污水流向哪里了呢?纪学军带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镇上的另一个污水处理站,与之前的污水处理站位于地下不同,这个污水处理站在一个院子里,有管理人员看管,且设备都位于地上,记者能听见机器运转的轰鸣声,看见浑浊污水通过处理后变得清澈了,“正常情况下能处理五六百吨,现在每天处理三四百吨,因为该换膜了。”管理人员解释。纪学军说,这个污水站除了处理镇上居民和学校的生活污水外,还处理一部分村子里的污水。
尽管经过处理的污水达到一级A标准,但整个北庄镇的出水并不是直接排向河道,纪学军站在镇上污水处理站的楼顶,指着眼前的一片湿地告诉记者,“出水先排入这片湿地,经过一道自然净化程序之后,再用来浇灌。”而朱家湾村的出水,直接通过地下管道流到仅一路之隔的荷花池。李海存说,这些水并不是直接流向荷花池,“地下有蓄水池,水在池子里沉淀,上面溢出来的水才进入荷花池。”8月初,荷花池里的白莲已经羞答答地绽开,池子中间修有木栈道,村民可以在栈道上近距离观赏荷花。荷花池岸边还有人工种植的鲜花,被野生的狗尾巴草簇拥着。同清水河湿地一样,荷花池不但是一个景点,也是一个天然的净化池,也就是说,村里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先沉淀,再经过荷花池的净化后,才排入天然的河道。
清水河上的滚水坝减缓了水流,白鹭在低空飞翔
村子为环保投入不少钱
纪学军和李存海坦言,朱家湾村能有今天的环境,各方面投入不少,“前些天河北承德市政府有同志来考察学习,他们表示投入太大了,学不来。”纪学军说,仅镇上的污水处理站,一年设备维修和换膜的费用要花费25万多元,电费20万元,“压力是很大,但是必须这样做,我们不敢直接往河道里排。”
李海存直接负责的工作就包括垃圾处理。2008年,镇上下定决心,要彻底解决垃圾清运问题。朱家湾村有600个垃圾桶,他努力换了450个新的,方便村民分类丢弃垃圾,但是也没能保证村民都按要求扔,好在“纸类、易拉罐这类东西特别少,村民都自己拿去卖钱了”。
即使这样,除建筑垃圾外,将北庄镇的垃圾清运到密云县卫生填埋,仅运输费一年就要90万元,这些投入靠政府补贴一部分,其余的只能自筹。同时,整个北庄镇由于地处密云水库上游,目前仅有服装厂和香厂等企业,政府创收的渠道有限。自1986年《北京市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及京密引水渠水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并实施,密云县很多创收的项目都被“砍”掉了,“现在我们的GDP在北京各县区倒数第四。”纪学军说。
对此,上世纪80年代初就进入环保领域的“老环保人”张福昌建议:“可不可以给制造美好环境和干净空气的农民发工资?”他呼吁政府,整个密云水库上游的农民,不应再以农民的身份出现,而要以生态保护者的形象出现,“产生好空气和产生好产品的价值应该等值的,都应该受到尊重。工人去工厂上班赚3000元,你给农民少一些就行,要求空气达到什么标准,都可以定。”
(李东华对本文亦有贡献)
朱家湾村刚从服装厂下班的村民回家吃午饭
密云县北庄镇镇区的污水处理站,该站正常每天可以处理五六百吨生活污水。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日本开发吸收放射性铯的建筑材料"沸石钙灰浆" 日研发浮游选矿法 能有效清除污水中放射性物质 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净化污水及脱盐 污水净化有了新技术 京九成污水净化为再生水 政府补贴鼓励使用再生水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