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环保APP,何日拨开迷雾?

Eedu.org.cn 作者:张黎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5/5

  ◆本报记者张黎

  起床、打开手机APP、查看当天的空气质量,查看PM2.5浓度,作为一天出行的“参考”,家住北京朝阳区的李女士早就习惯了这样的“晨起功课”。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雾霾天气的常态化,与李女士有类似习惯的人越来越多了。

  目前,环保APP(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风靡各大手机应用超市,但是,有心人会发现,不同环保APP却出现了数据打架的情况。那么,环保APP的数据缘何“花样百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未来环保APP又将何去何从?

  ■ 各家数据为何“花样百出”?

  □数据来源不同、算法不同,是各家软件数据不同的原因所在

  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来形容当下的空气质量APP,似乎并不为过。

  手机的安卓和苹果操作系统应用市场中,发布空气质量数据的APP近百个,其中有三成APP下载量超过100万次,部分下载量超亿次。一些号称采用美国大使馆空气质量数据的APP,也备受青睐。

  记者初步统计,这些软件分为预报天气和预报空气质量两大类。其中,绝大多数的天气类手机应用软件,在发布天气预报的同时,也能显示每天的PM2.5数据。

  对比一些网站及软件的数据后不难发现,各种APP空气质量数据都有差别,有的甚至相互“打架”。记者下载“墨迹天气”、“PM2.5监测”等4款空气质量APP测试,发现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区域,无论空气质量指数(AQI)还是PM2.5数值,均存在很大差距。以4月30日北京的PM2.5数值为例,截至上午10时,“墨迹天气”显示数值为185,“PM2.5监测”显示数值为126,“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数值是165,而北京市环保局的官方APP“北京空气质量”显示的PM2.5值则为100。

  为何数据之间会有差距?主要是数据来源不同、算法不同。虽然国家对空气质量数据发布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但是环保APP的数据更新属于实时更新,所以算法由各公司自主开发,每款软件获取数据及对数据处理的方法不同,造成了数据差异。

  “墨迹天气”曾在官方微博称,其空气质量指数全部来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其他软件的数据也都来自不同渠道,有的自称是来源于环境保护部的公开数据,也有根据公开数据二次计算整理而成。

  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面上许多手机软件实时发布的PM2.5指数,因计算方法问题,结果不同。一位APP开发者表示,他们的算法是将所有监测点各项污染物浓度值进行平均,再根据国家标准进行计算,得出一个城市的AQI。

  记者了解到,目前环境保护部并没有与任何软件开发单位合作。商业软件开发者目前并没有自己的环境监测点,一般都是通过软件扫描权威网站来抓取数据,而这一过程极有可能会造成数据延迟并影响其准确性。

  ■如何确保数据有价值?

  □深入挖掘数据,加强信息公开

  城市空气质量数据俨然已经变成“商品”,这个“市场”上,确实存在多方供应、相互竞争的情形。让数据更合理、更科学无疑是让人信服的首要原则。

  据中科宇图公众服务产业群首席运营官童元透露:“数据的来源、收集和处理将是环保APP运营的核心竞争力。”

  在中科宇图近日推出的微保APP中,其数据不仅整合了环保部门的公开数据,未来还将融合基于地理信息收集到的气象数据与遥感数据,如国家环境资源、遥感、气象卫星等数据资料。

  “多年积累的丰富环境数据资料,并有渠道获得最权威、最翔实的环境数据,这就是核心要素。”童元表示。

  目前,有限的信息公开,使得空气质量发布受到一定的限制。有分析指出,这一方面与过去环保部门缺少公共服务意识,提供的数据产品时效性不强、渠道窄、界面不友好等原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目标错位而造成“权威流失”,有一定关系。

  同时,官方数据发布也有“国家队”和“地方队”,两者的一些监测数据也不尽相同。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建议,政府部门应更好地发布原始数据,让公众和机构更容易获取,再借助社会各界力量传播,扩大公开程度。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扩大以及技术上的提升,APP数据的精度、权威性和准确性会越来越高。”童元这样期待。

  ■APP走红背后折射出什么?

  □发布的数据与感受不同,官方APP发展滞后

  空气质量APP的繁荣景象,一方面反映出市场需求,从另一个侧面也折射出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广泛关注和忧虑。

  记者了解到,目前成都、杭州等城市的环保局,已经开始陆续推出了自己的官方空气质量APP,市民下载后,可实时了解所在地的空气质量。

  这些环保局官方APP的数据全部来自市级的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和市气象局,同官方网站的监测数据同步,每小时更新一次。

  对比商业类APP的下载量,官方的空气质量APP差距不小。尽管官方APP发布的数据更及时、更准确,但商业APP的用户更多,更具有优势。有数据显示,目前,“墨迹天气”全平台用户量突破两亿,而“北京空气质量”,其累计下载量仅万余次。

  与商业类应用软件相比,官方APP不被重视体现在多方面,如设计简单、用户体验欠佳、功能单一等,这些因素成为官方APP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也有网友表示,官方发布的数据与自身感受不太相同,原因何在?

  对此,大气物理专家王庚辰研究员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国家部门设立的监测站点获取的数据,可能会和人们的主观意识有差别,甚至差别很大,这主要取决于人们在身处空气污染状况下,受空气污染物种类不同、污染源空间分布不同的影响产生感觉误差。不过,与之前相比,国家将PM2.5、臭氧等空气污染源纳入监测范围后,监测数据的误差会逐步缩小。”

  “面对当前的环境问题,公众还是要理智、科学地看待空气污染。” 王庚辰说。

  ■APP如何异军突起?

  □功能多元化, 提供精细化预报服务

  究竟如何走出一条环保特色APP之路?这成为官方和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目前,一些手机软件正在从服务功能上寻求突破。如在一张图片内显示多种来源的空气质量数据对比;一些软件还可以提供当日SO2、NO2等污染物浓度报告,并据此提供实时应对建议。

  而依靠单一功能,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80%的环境信息与空间信息相关,在这个时候,地理信息企业应该考虑如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为公众提供环境服务。”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副秘长汤海表示。

  马军也认为:“离自己最近的数据最有效,由于城市大,所以空气质量差别也很大。比如在北京,密云水库和城区相比,PM2.5的数据差别就会很大。”

  也正是如此,中科宇图推出的微保APP将环境与地图进行了深度结合。地图版块是微保的一大特色,在地图背景之上,加载有影像、地图、交通流量,并引入了街景,打造出了平视地图;地图层之上,有全国及各城市监测点的空间分布图、空气质量的动态实时渲染图以及PM2.5、PM10、NO2等分布图,可支持信息检索、周边分析,并可以通过用户分享的众包形式,打造环境大数据。

  据了解,微保APP也正在研发基于所在位置的精细化空气质量数据,结合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提供精确到每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数据;基于多模式的空气质量预报模型,可以提供未来5天的空气质量预报。

  除了兼具信息服务和社交功能之外,针对不同的用户对象,中科宇图还研发了3种版本:简版提供简单的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等,综合版具有探索与服务功能,专业版针对政府部门进行定制开发。

  中科宇图总裁姚新坦言,目前微保APP的定位还是一款公益性产品,暂时不考虑盈利的问题。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